分享按钮

巧手编织致富路

——记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妇女脱贫典型琼达

图为琼达正在织氆氇。

本报记者 靳 敏 文/图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前往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在大山环抱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展示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美。

走进其奴村1组琼达的小院,“哐当、哐当……”几声木架交叠的声音从屋内传出,哐当、哐当的织布机声很容易让人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走进屋内,记者看到50岁的琼达正端坐在织布机前,双脚在踏板间上下交替,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只见她双手翻飞,穿梭往复,娴熟的动作在棉线上滑动,像流动的琴弦,十分优美。织布机的旁边则摆着纱轮、棉线、梭子、线拐、梭线等工具。在手脚配合中,手工氆氇一点一点地织就出来。“手眼要麻利,用力也要均匀,这样才能把氆氇织好。”琼达笑着说道,氆氇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琼达全家4口人,共有耕地5.57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土豆等作物。前几年儿子女儿都在内地上大学,上学的花费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生活的压力一天天的加大,家庭状况越来越差,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之后,琼达决定通过自己手工编织的特长,在2014年成立了其奴村“塔热”编织合作社。“过去的生活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想要什么买什么,过去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自己做的,所以织布就成了那时候女孩子必会的技艺。”琼达说,她结婚时候的嫁妆都是她自己织的。一根根普通的棉线在琼达的手中变成了精美的手工艺品,也成了致富增收的途径,如今的琼达正带领着她的“织女”姐妹,用巧手编织多彩人生。

琼达在自己过上了好生活后并没有安于现状,她看见同村的一些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就主动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她说:“虽然我生活好了,但是这都是党给我,我也要帮助大家,让她们像我一样过上好生活!”2015年,在其奴村“两委”的关心支持和工作队的帮助下,琼达和编织合作社的姐妹们参加了全市青年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塔热”编织合作社已发展到10人,带动周边8名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万元。

琼达介绍道,氆氇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作为衣料或装饰的优质毛纺织品,是以羊毛为原料,经纺纱、染色、织造、整理等工序制成。在编织氆氇时,手部操作,将梭子往返穿过交叉的经线,梭子每穿过经线一次,需用“达”击纬线三次,织机下边有踏板四根,纺织者按照顺序用脚踏动踏板,手脚配合操作,使纬线上下变动,用手将经线即“梭子”来回穿梭,与纬线交织,用板脚拍紧,反复上述动作,即可织出氆氇。她告诉记者:“织氆氇用的是老式木棱织机,织好以后是白色的,宽24厘米左右,可以作男式服装,但一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红、绿等色彩。因氆氇是羊毛织品,结实耐用,保暖性好,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种一梭一梭精心织造而成的毛线毯,蕴含着古老的人文气息,让人有一种既返璞归真,又舒适自然的感觉。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晚报社

2018-12-05 ——记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妇女脱贫典型琼达 3 3 拉萨晚报 c53322.html 1 巧手编织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