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国际残疾人日”探访我市残疾人服务机构:

一切为了残疾人的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凃 琼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这天,记者来到拉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按摩理疗师琼拉和另一位同事正专心致志地为护理对象进行康复训练。他们和护理对象一样,都身患残疾,能为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服务,琼拉感到很自豪。

来到拉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工作前,琼拉是一位从事按摩行业的打工者,收入不高,还时常受到歧视。“现在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干活干得顺手,生活也挺顺心的。”琼拉说。

琼拉所在的拉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2016年建成投用。到目前为止,共有17名托养对象在这里接受托养、医疗、康复、教育和就业“一条龙”的服务。这些托养对象大多来自农牧民贫困家庭,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拮据,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更别说是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在家时还需要专人照顾,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据介绍,服务中心现在有包括管理人员、护理训练团队和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20名管理人员服务团队。二期工程建成后,这里的托养对象将达到百人,也会需要更多的管理服务人员。中心工作人员次仁拉姆告诉记者,除了平时的日常照料外,托养服务中心还为残疾人准备了各样文化教育培训、工作技能培训和康复理疗培训。“每个人在这里发掘到了自身的闪光点,找到了生活的动力,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大家互相鼓励、努力学习知识、积极接受康复训练。”次仁拉姆说。

在市区的另一家残疾人服务机构——拉萨市首家残疾人日间照料样板模式服务中心,刚刚结束上午康复训练的日托对象和家长们一起来到餐厅准备午餐。23岁的日托对象唐拉次仁的妈妈次珍,向记者讲述了来这里100余天以来,孩子身上不断发生的变化。“我的孩子进行手指训练后,不仅能够自己吃些米饭和菜,还能串串、钉木钉。能让孩子逐步有些动手能力,这对我们这样的残疾人家庭来说真的是很大的帮助。”

拉萨市首家残疾人日间照料样板模式服务中心正式运营的四个月来,已有22名日托对象接受了全方位的日间照料服务。服务中心内的多个功能分区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类型的残疾人使用,解决重度智力、脑瘫以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日间照料等方面的问题。

服务中心康复指导员罗布次旺曾经也是一名残疾人,看到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能够开启新的生活,他感到由衷高兴。“因为我本身也是肢体残疾,我更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做好日托对象的服务工作,让所有在我们日托中心的残疾对象得到高品质的服务,这是我现在在做并将持之以恒坚持去做的事。”罗布次旺说。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市残联还不断强化对残疾人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训,帮助有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尽早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去年以来,市残联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扶持了8个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包括家具、经幡、按摩等,大大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题,助推残疾家庭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的托养中心,填补了全区的空白,我们的日间照料中心样板模式,辐射到了8县(区),可以说,通过全市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拉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谈到近些年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市残联副理事长格桑平措脸上满是欣慰。“这些正在实施或者已经实施的残疾人扶持项目,确实给残疾人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新时代,我们也将以残疾人为中心,给残疾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晚报社

2018-12-04 本报记者 凃 琼 “国际残疾人日”探访我市残疾人服务机构: 3 3 拉萨晚报 c53249.html 1 一切为了残疾人的民生福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