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都用到了哪里

停付德、奥匈国庚款

为促使美国退还庚款做出巨大贡献的梁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俄等协约国便劝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以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借此中国向各国提出缓付庚子赔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国都表示同意。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当年即停付德国之赔款,“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第128款又规定德国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赔款,对“一战”战败国德国赔款终止。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赔款,对奥匈的赔款也终止。

美、英、法、比、意国退还庚款

美国的情况是退款,且执行较早。其中不得不提到做出巨大贡献的梁诚。1904年12月,清驻美公使梁诚就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展开激烈的争论。谈话间海约翰隐秘地表达出庚子赔款实属过多的意思,立刻被梁诚抓住。他果断地放弃了旧的谈判战略,不再与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他于1907年向美国当局提出核减赔款之事,他表示:“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海约翰答应代向总统谋求此事。海约翰去世后,梁诚又争得了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支持。后梁诚又在美朝野人士中活动,当时有不少美国报刊发表文章赞成退款。梁诚回国后,退款交涉事宜由伍廷芳办理。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在致国会的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庚款用于中国的教育,派遣学生来美为方式之一。该提案在美国会通过。1908年美国总统便签署法案退还赔款1160万美元,在美国舆论界赢得一片赞美之声。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退还其余的庚子赔款。美国的退款,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1920年12月英国通知中国将退还庚款,作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之用,并希望以英式教育教导中国人,发展中英贸易,增进英国经济利益。法国这时也通知中国将退还庚款。中比、中意分别于1925年、1933年订立协定退还庚款。荷兰于1926年将庚款全部还给中国。

美国退款

主要用于兴办清华学堂

美国得庚子赔款3200多万两,折合为美元2400多万元。退还分两次,1908年退还赔款1160万美元,主要用于留美学生及兴办清华学堂。时议定庚款用途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国各大专学校深造;创设清华学堂(后改名清华学校),作为中国学生赴美深造的预备学校;在华盛顿设立留美学生监督处,拟定派遣留美学生的具体办法。1924年第二次退还赔款1254.5万美元,并成立了“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构成的托管董事会管理此项基金,其中相当部分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学堂。

英国退款及其使用

1922年12月英国放弃中国尚未支付的庚子赔款,并将其用以促进两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交流。当时的工党政府决定以专门的委员会管理庚款,但随后工党下台而未成。1925年6月英国会正式通过“中国赔款案”,1930年9月两国正式换文。英国提出先拨付26.5万镑及20万镑分别赠与香港大学以教育中国学生、伦敦各大学中国委员会以增进两国文化交流,其余部分由中英庚款委员会处理。1931年4月由15人组成的中英庚款董事会成立。英国退还庚款的总额为1118.6万英镑,其利息支配渠道分为五类:图书馆、博物馆及保存文化古迹古物的事业,占25%;资助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占35%;选拔留英学生,占15%;奖励专著及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科书等,占1%;建设中小学、农工职业学校、助产学校及促进农村教育等,占24%。其安排侧重于偏远及内地省份,以求进而逐渐推广至全国。抗战期间一部分庚款也用来资助教师和学生转移到后方及疏散故宫博物院的珍宝。

法国退款及其使用

1922年中法两国互换文书,决定将部分庚款充当改组中法实业银行及发展中法间教育事业的资金。法国退还对余款为39158万余法郎,折合为美元7555万余元。按照协定,自1924年l2月1日至1947年止,法国庚款逐年归还垫借中法实业银行的款项,来为该行发行的五厘美金公元作担保。中法实业银行以此美金债权充当四项事业的费用: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的无利债券;发展中法间的教育及慈善事业;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的股本余款;归还中国政府所欠的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苏俄退款及其使用

因为庚子年俄国出兵满洲、花费最多,故所得赔款最大,为1亿3千037多万两。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俄国便表示庚款可以缓付5年并作为公债及教育债券的本息基金。十月革命后,中国停付庚款并将其作为7年长期公债的本息基金。1924年,中苏两国签订协定,苏俄将赔款全部退还,除了偿还债券剩余的完全用于教育。1924年11月中俄庚款委员会成立,中国委员先后由蔡元培、李石曾等人担任。后中苏断交,庚款便由财政部支配。

意大利退款及其使用

意大利庚子赔款总额及利息为2亿1千7百多万法郎。1917年12月1日后意大利采取与其他协约国一致的外交态度,允许缓付5年。一战后双方于1925年10月1日达成协定,规定自1926年1月起庚款在按月偿还华意银行垫款后,由海关总税务司按月将赔款交给中意庚款委员会,以用于两国的教育交流及慈善公益事业中。1928年4月27日,中意庚款委员会成立,委员长为李石曾,教育补助分为一次补助、按年津贴和指拨存款等三种。

中国未得到日本退还庚款

晚清派遣留日学生的规模一直为欧美各国望尘莫及,但由于日本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恶劣,故自美国退还庚款后,留美学生逐渐超过了留日学生,这一现象引发日本的关注。1918-1921年间,高桥本吉、清水留三郎等一批日本议员接连向国会提出了有关中国留日学生教育问题的质询和建议。于是日本政府开始以怀柔方式对待中国留学生。1923年3月,日本第46届国会通过议案,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以发展对华文化事业:支持中国文化团体,但中国无一团体申请到补助;向留日学生提供学费补贴,留日学生一概表示拒绝;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1923年6月26日,留日学生总会发表宣言,认定这些补助中藏着日本文化侵略的祸心,绝不接受。1936年以后这笔钱则用于侵华战争,包括支持汪精卫傀儡政权派遣留日学生等。因此实质上中国并未得到丝毫日本退还的庚款。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到第二年辛丑年的9月7日,八国的公使组成外交团,在西班牙使馆与庆亲王奕劻、李鸿章等举行谈判,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要赔偿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个“受害国”军费与损失费等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4厘,本息合计9亿2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常关及盐政各项进款作抵押。庚子赔款经过延付、停付、退还,中国实际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占总数的58%。“庚子赔款”后来被返还了一部分,被用于中国的教育等事业,但是各国具体情况不同。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晚报社

2017-09-20 停付德、奥匈国庚款 3 3 拉萨晚报 c11477.html 1 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都用到了哪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