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民族团结之笔 绘就拉萨壮丽新篇章

本报评论员

金秋时节,古城拉萨处处飘扬着民族团结的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民族团结工作,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为新时代拉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将团结放在了首位,充分彰显了民族团结在西藏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为新时代西藏的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民族团结到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理念的升华,也是实践的更高要求。

今年9月是西藏自治区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近年来,拉萨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西藏特色、拉萨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路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拉萨市连续两轮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区)级模范单位1691个,累计表彰模范集体1667个、模范家庭213户、模范个人4223名。2024年,3个集体和4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与模范个人……拉萨市交出了一份民族团结进步的亮眼答卷。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拉萨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雪域古城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体现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具体实践中。在八廓街“石榴巷”互嵌式社区,汉、藏、回、维吾尔等11个民族的居民毗邻而居、亲如一家,每周三、五的“双语”课堂里,邻里间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藏语互致问候,成为古城最温馨的日常;在鲁固社区,78岁的次仁曲宗与四川租户李建国一家比邻而居28载,逢年过节一起包饺子、喝酥油茶,色香味里盛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诠释了“各族群众一起品,酥油茶才更浓更香”的深厚情谊;在城关区第二小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通过“京藏书信交友”活动与北京小伙伴互通书信,4万余名师生在“云游博物馆”中同上民族团结教育课。在北京拉萨青少年云合唱系列活动中,两地5校50名学生同唱一首歌,动人的歌声将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从小扎根心灵……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正是拉萨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注脚,也是雪域古城最温暖、最持久的力量。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要坚持党的领导。近年来,拉萨市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区一高地”领导小组,下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项组,统筹47个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全市每年用于民族团结经费达8200余万元,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升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是拉萨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以文化人,夯实团结根基。拉萨市持续深化“五个认同”增进工程,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日常生活,办好《文成公主》实景剧等文旅品牌,“民族团结杯”锅庄舞大赛、藏棋比赛等群众性活动年均举办9400余场次,覆盖百万人次,各族群众在《团结的哈达》旋律中跳起锅庄和广场舞、在藏棋对弈中增进情谊。

要坚持发展共享,增进民生福祉。拉萨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承接落实好自治区21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市本级16项民生实事。八廓古城打造“民族团结商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曲水县江村通过“郭师傅草莓大棚”带动80多户各族村民技术共享、收入翻番,草莓成为“团结果”“致富果”。2024年,北京、江苏对口支援拉萨7.6亿元,实施项目120个,建成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等一批民生工程,实现了援藏协作架起“连心桥”。一项项产业、一条条产业链,把各族群众嵌在致富链上,让“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变成古城大街小巷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要坚持依法治理,巩固团结局面。3月1日,拉萨市全面贯彻施行的《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新修订),出台《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首创“16个牵头部门分类推进”机制,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不同领域精准施策。在八廓街设立“民族团结普法驿站”,法官用双语讲解宪法知识;大量“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农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目前,拉萨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写入地方立法,对模范区创建、法律责任、干部考核、经费保障等作出刚性规定,实现创建工作由“政策推动”向“法治保障”转变,用良法善治筑牢民族团结“安全网”。

要坚持典型引领,凝聚奋进力量。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拉萨市始终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抓手,大力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讲好鲁固社区“双语学伴”志愿队等感人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实践昭示真理:民族团结不是“展板”上的标语,而是“日子”里的甘甜;不是“口号”里的铿锵,而是“答卷”上的分数。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置于“国之大者”中去谋划,置于“民之盼者”中去推进,让每一项政策都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让每一笔投入都化作“一家人”的共富红利,让每一次治理都成为“一起过好日子”的制度守护。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民族团结之笔,奋力谱写雪域古城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贡献力量!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9-25 本报评论员 4 4 拉萨日报 c209051.html 1 以民族团结之笔 绘就拉萨壮丽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