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雪域华章六十载 拉萨奋进新征程

——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与主城区隔河相望的高新区正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产业新高地。

达孜区章多乡网红林卡。

万亩油菜花田。

林周县高标准农田上无人机正喷洒农药。

尼木县文旅融合项目——雅鲁藏布江漂流赛。

堆龙德庆区物流仓储基地内机器人“地龙”准备搬运货物。

当雄县天然牧场。

“河流交汇之邦”曲水。

拉萨不夜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城市建设成效非凡。图为从南山俯瞰夜晚的拉萨城。

甲子辉煌,青稞飘香。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历史的长河就此开启崭新篇章。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一代又一代雪域儿女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实现了从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让旧西藏那黑暗如人间地狱般的面貌彻底蜕变为充满幸福的雪域家园。如今,从辽阔的藏北草原到秀美的雪域江南,从璀璨的藏东明珠到阳光灿烂的日光之城,西藏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洋溢着人们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处处焕发着改革发展的蓬勃生机。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历史则是忠实的见证人。回顾这六十年的沧桑巨变,西藏各族群众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更加坚定地明白,只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西藏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拉萨市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主题为“雪域华章六十载 拉萨奋进新征程”特刊,全面展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拉萨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

生态 环保

沿拉萨河北岸驾车驶入北环路,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体、一边是碧波千顷被称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近年来,拉萨通过实施核心区住户搬迁、渠道生态修复、湿地防渗工程、清淤工程等,推动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有效保护其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在拉鲁湿地栖息或逗留的鸟类超过117种。在2025年7月23日至31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全球共16个国家31个城市获得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拉萨市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启动于2021年,是西藏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增进各族群众生态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规划用10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72万亩,实现“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构想,着力将拉萨打造成生态宜居的高原首府城市。从南北山绿化工程的满目苍翠到拉鲁湿地保护的碧波荡漾,一幅“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文旅 融合

2013年8月,《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首演,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必看剧目。截至2024年底《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已累计演出超2100场,接待游客超35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16亿元。

统计显示,2024年,拉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24.44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529.28亿元,同比增长14%。如今,拉萨全域文旅资源已串珠成链:在纳木错,开湖节现场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在罗布林卡,传统藏戏伴着雪顿节的喜庆盛大开锣;在拉萨河畔,锅庄舞大赛如火如荼……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的电视剧《日光之城》,从多元角度展现了一个美丽纯净的西藏,一经播出大受欢迎。总台2025年春晚首次在拉萨设置了分会场,晚会播出后,拉萨搜索热度环比激增超100%,“拉萨八分钟”更是引爆全网。

今年,拉萨市还重点打造了“情满拉萨河”为主题的水上夜游项目,突出“夜游拉萨”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夜间消费活力,加快推动了旅游产业升级。随着“拉萨不夜城”的正式营业、拉萨团结公园的正式开放,以及拉萨民族团结塔(拉萨之光)的正式亮灯,这些新地标串联起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为拉萨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拉萨河源头:彭错湖

一切的一切,开始于神山——念青唐古拉山。皑皑积雪自然缓缓融化,在神山汇成股股清流,沿着山势,顺着山沟,冰川融水在山脚下积聚力量,形成拉萨河的开端——澎措湖。从澎措汨汨流淌出的,就是绵延180余公里的著名的麦地藏布——拉萨河的源头。

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拉萨河源头——澎错湖畔,身后便是星罗棋布的湿地,藏语称作“麦地卡”,意为“马蹄印般的水洼”。2005年,它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60多个湖泊如同散落的蓝宝石,滋养着藏北高原最为典型的高寒沼泽生态系统。

拉萨河的第一滴水,从澎错出发,穿越鼓丘群,最终汇聚成哺育拉萨城的母亲河。

城关区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步行察看拉萨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总书记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

时光荏苒,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仍在耳畔回响,四年过去了,八廓街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续写着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新篇章。如今的八廓街,商业繁荣,来自天南海北的各族商户在此“比邻而市”,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

“跟着北斗星走不迷路 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拉萨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为行动原点,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曲水县

曲水,藏语古称“吉麦”,意为“河流交汇之邦”,是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曲甫河交汇之地。民族团结之花在曲水常开长盛。曲水县有西藏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数不胜数的民族团结家庭。汉、藏、回等各族群众“共融共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曲水县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

当雄县

当雄县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平均海拔4200米,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天然草场广袤,依托紧邻109国道交通条件,形成了以净土牧场为“主攻方向”,家庭牧场、牦牛育肥基地为“侧翼”的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在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上持续发力。“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品牌打响,牦牛系列产品达20余种。与此同时,当雄县还以“天选牧场 极净当雄”为主题,整合纳木错、廓琼岗日冰川、阿热湿地等景点,打造了全域旅游环线。

堆龙德庆区

在拉萨河中游的堆龙德庆区,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篇章。“十四五”期间,堆龙德庆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3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48亿元。

通过实施“畅通堆龙”行动计划,拉贡大道等9条市政道路相继建成通车,493公里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100%通畅。

西藏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和物流网络的建成,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的殊荣。

尼木县

距离拉萨120公里的尼木县是藏文和藏香的发源地。2024年,吞巴镇从事藏香制作的村民高达351户,藏香产值达3968.4万元。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尼木县持续推动文化体验+、生态农业+、休闲康养+、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网络+等旅游业态发展,推出雅江漂流项目,联动雅江峡谷推出“雪山日出—峡谷漂流”黄金线路,打造了“拉萨近郊最佳雪山旅游目的地”。

林周县

林周,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沃土”。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拉萨河,滋养出富饶的澎波河谷,造就了国家级绿色青稞原材料基地、西藏农牧结合示范县、粮食主产区,素有“拉萨粮仓”、拉萨后花园的美誉。

林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成功创建西藏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以文旅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热振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林周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正式出版,荣获“西藏自治区作协创作基地”等称号。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亿元,粮食、饲草产量每年稳定在5.8万吨、3万吨左右,获评西藏“农业强县(大县)”称号。

墨竹工卡县

拉萨河流经墨竹工卡县,孕育出肥沃的广袤土地,使得千年农耕脉络中的小油菜,奏响了现代化突围交响曲。从“自种自食”的传统模式到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从单一榨油到农旅融合的多元发展,墨竹工卡县以“一粒油菜籽”撬动整条产业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丰富的矿产资源,让其更焕然一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通过引进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整合开发矿产资源,矿产业逐渐发展为支柱产业。矿业还不断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让当地农牧民在家门口捧起了“饭碗”。

达孜区

拉萨河环抱的达孜区巴嘎雪村,滋养着3345.62亩耕地。曾经村民依靠河水灌溉耕地谋求温饱,如今凭借水资源优势,走出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2010年,巴嘎雪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巴嘎雪湿地不仅是守护生态的坚固屏障,更催生出独具特色的“林卡经济”,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叠加,让村民们真切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2024年,依托湿地周边林卡资源,实现收入20万元。

常住人口超3.2万的达孜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在产业升级、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建设、招商引资等领域持续发力。一条条宽阔道路贯通四方,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达孜区正以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成为西藏奋进新征程中的鲜活注脚。

经开区

2024年GDP达102.44亿元,同比增长7%,远超成立之初的9.85亿元;连续三年招商到位资金超百亿元,累计向区市贡献资金16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2家,总产值达39.72亿元。

截至2024年,注册企业9121家,培育上市企业9家、“专精特新”18家、高新技术39家、国家级绿色制造7家。依托拉萨综保区招引企业115家,进出口额从10.26亿元增至21.11亿元,年均增43.4%,贸易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高新区

在拉萨河南岸的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汇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占全区3/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占全区一半)、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1个。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282.16亿元,税收累计213.42亿元。

教育领域建成超10所学校,打造“家门口的西藏班”,推进与北师大、北二外合作;医疗领域建成卫生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保就业领域安置搬迁群众430余户,多举措促增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万元增至2.5万元。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8-21 ——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4 4 拉萨日报 c207120.html 1 雪域华章六十载 拉萨奋进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