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西藏美术馆承办的“西藏题材美术名家系列:墨海冲浪·岩田淘沙——李知宝西藏绘画作品展”在西藏美术馆开幕。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始终倡导艺术家们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李知宝作为西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是当代西藏美术发展史上具有标杆意义的艺术家。他扎根生活,深入牧区、校园采风创作,推出《新站》《谁的首饰美》等代表作,以独特艺术语言展现西藏文化魅力,极大地提升了西藏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成为外界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重要窗口。
走进李知宝的工作室,恍若置身微型颜料博物馆。架子上整齐排列着从西藏采集的矿物原石:日喀则的朱砂、那曲的青金石、山南的孔雀石,每一块都贴着采集日期与海拔标签。“这块雄黄来自海拔5200米的岗巴县。”他拿起一块橙红色矿石在掌心轻轻摩擦,“用它画雪山,能透出很好的色泽度。”
这份对材料的极致追求,源于他对岩彩艺术的深刻理解。2001年在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学习时,李知宝系统研习敦煌壁画与日本岩彩技法,却始终坚守“以藏地材料画藏地风情”。为调制出最贴近高原天空的蓝色,他曾带着学生在纳木措湖畔连续七天观察日出日落时湖水的色彩变化,最终以青金石与绿松石粉末7:3的比例,调配出专属色号。
除了绘画,李知宝的案头总放着砚台与诗卷。《拉萨河夜泊》中“墨泼千峰雪,笔裁一河星”的诗句,既有中国画的写意,又藏着高原夜色的壮阔。这些诗词与他的画作相映成趣,共同构筑起这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此次展览展出115件作品,从1976年的钢笔速写《拉萨初雪》,到2024年的岩彩巨制《雪域腾飞》,时间在画布上留下了清晰轨迹。
展厅中央的《高原魂》系列最引人注目。这组由七幅岩彩画组成的作品,以七种矿物颜料展现西藏的几个季节。其中《青稞熟了》采用独创的“层叠晕染法”,在画布上堆叠十九层颜料,每层都要在拉萨特定的干燥气候中自然风干,耗时整整一年。画面中饱满的青稞穗,细看能发现掺着真正的青稞壳粉末,那是李知宝在日喀则农田里亲手收集的。
西藏美术馆馆长拉巴次仁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李知宝的艺术让我们看见,传统可以很年轻,现代可以很厚重。”
“只要生命还在,画笔就不会停。”李知宝说这话时,目光望向窗外的布达拉宫,眼神温暖而坚定。
从湘江之畔到雪域高原,从青葱少年到白发长者,李知宝用五十年时光证明,真正的艺术从不是孤芳自赏的修行,而是与土地共生、与时代同行的旅程。他的笔墨里,有西藏的风,有民族的情,更有艺术家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