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记者 刘梦婕
夏日的拉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新建成的拉萨团结公园。枝条轻舞,勾勒布达拉宫的轮廓;水波荡漾,描摹圣地拉萨的容颜。
继拉萨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14天建成春晚拉萨分会场之后,拉萨市又一民生工程——拉萨团结公园耗时105天完工,8月1日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全面开放,再次让世人见证了拉萨速度。
拉萨团结公园,坐落于药王山脚下、布达拉宫西南侧,这片曾经杂乱、喧扰、拥挤的地带,如今已蜕变为景美人和、水清岸绿的“翡翠明珠”。这惊人的速度背后,正是拉萨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回应市民期盼的缩影。
百日攻坚,跑出拉萨建设“加速度”
当高原的寒风尚未退去,药王山环境整治工程现场已机声隆隆。作为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生态治理工程(二期)的重点项目、拉萨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这项总投资12810万元的工程在2025年3月25日开工建设后,便立即进入“倒计时”状态。
“大干一百天,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工地上,每一名施工人员信心坚定。100天的工期在高原环境下堪称挑战——高海拔作业效率降低,气候反复无常,而工程涉及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现状提升等多重复杂环节。
——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新建147个地面停车位,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
——打造城市生态绿心,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滋养、海绵调节和文化景观等多重功能,构筑起水润城、绿满城的生态水网总体格局
——以水为脉,建设健康的、可持续的高原水网,系统解决布达拉宫周边水系运行问题
——进一步完善优化夜景亮化效果,做到绿化、亮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让药王山切实与布达拉宫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到2025年7月底,当新栽种的乔木已在拉萨团结公园扎根生长之时,12810万元投资已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
高位推动,书写人民城市新答卷
项目建设过程中,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调研拉萨城市建设情况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肖友才则先后13次开展实地调研、专题部署,足迹几乎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他强调要精准化、精细化、精美化实施好药王山环境整治工程,全面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良好环境。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强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项目建设,打造健康可持续的高原水网。
“要从细微处着眼、点滴处入手”;
“要做足做够‘水’的文章”;
“要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
一句句叮嘱,不仅道出了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建设理念,更道出了万千群众心声。一句句叮嘱,浮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人民城市建设主线,这正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拉萨答卷。
匠心铸造,经得起检验的民生工程
总占地300亩的拉萨团结公园建成后,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还能够通过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周边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而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建设“要精细、精心、精致、精湛、精美”的质量追求。
从山体环境全面整治、到“高原定制”植物配置,从“海绵”设施形成完整体系,到城市家具全面更新,从机器轰鸣的工地到绿意盎然的公园……每处细节都彰显建设者守护古城生态的赤诚匠心,成就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标杆。
水润圣城,绘就高原公园城市画卷
站在药王山观景台眺望,重获新生的水系如绿色飘带拥抱着布达拉宫。这项备受市民群众关注、被称为“环布达拉宫水系生态带”的工程,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在‘水’上做足文章,赋予拉萨古城以‘灵魂’”的城市水系治理期望。
100余天建成的不仅是公园和水系,更是拉萨市委、市政府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正如所有人所期盼的那样,拉萨正以“精准化、精细化、精美化”的丹青笔触,在高原大地书写水清岸绿、景城相融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