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系统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其中“十二个必须”深刻回答了民族工作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结合拉萨实际,从历史方位的时代定位、重要任务的系统推进、工作主线的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能够立体呈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伟力。
一、历史方位的时代升级:民族工作的全局化与系统性重构
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工作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审视,实现了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定位的历史性跃升,这一升级在拉萨的实践中体现为四重维度的拓展。
(一)在任务维度上,拉萨的发展目标从“脱贫摘帽”转向“共同现代化”。作为曾经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首府,拉萨在2018年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动态清零,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新发展阶段,拉萨以“强中心”战略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升级,2024年全市GDP突破990.0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2.14:1,实现了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追求共同富裕”的任务升级。这一转变印证了民族工作重点从“区域发展”向“民族复兴”的战略跃迁。
(二)在空间维度上,拉萨的民族工作从“边疆治理”拓展为“全域协同”。作为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拉萨既承担着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又肩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2024年,北京、江苏对口支援拉萨7.6亿元,实施120个项目,建成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园等民生工程。拉萨市与西安、南宁等城市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发起“318·民族团结进步长廊联盟”,同时深化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跨境合作,推动中尼铁路前期工作,使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实践了“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思维。
(三)在对象维度上,拉萨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少数民族服务”转向“各民族共同凝聚”。如今的拉萨是多民族共居的现代化城市,常住人口中有藏、汉、回、满、蒙古等30多个民族,形成了居民共居共商的生活图景。拉萨市以文化为纽带,实施“五个认同”增进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生动诠释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理念。
(四)在格局维度上,拉萨构建了“党委领导、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拉萨市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47个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全市每年投入民族团结经费8200余万元,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拉萨市首创“16个牵头部门分类推进”机制,在八廓街等历史街区打造“石榴巷”互嵌式社区,在城关万达等商超设立民族团结商超,展现了“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优势。
二、重要任务的系统推进:拉萨实践中的“四个着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拉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在四个方面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经验做法。
(一)着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从文化保护到价值认同的深层建构。聚力文化认同,制定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部署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原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融合。在保护层面,2025年启动布达拉宫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工程,开展建筑结构监测、壁画数字化等科技项目,同时推进465函贝叶经和39752函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在精神层面,“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成为西藏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每年组织6000余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自2013年首演以来累计演出2100余场,观众超3000万人次。在居住空间上,落实“零门槛”落户政策,打造13个互嵌式社区,设立“民族之家”活动室。在教育领域,西藏班通过跨区域协作培养人才,形成了“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育人环境,全方位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
(二)着力推动共同现代化: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拉萨立足资源禀赋,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之路。在产业升级方面,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50万千瓦。高原特色产品中尼木藏香、曲水净土等品牌通过“电商+援藏”渠道走向全国,2024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万元,同比增长8.6%。在城乡融合方面,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堆龙德庆区羊达村推行“民宿+旅游”模式,2024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户均年增收8万元。拉林铁路开通后,累计运送旅客超370万人次,运送货物114万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劲引擎。2024年,西藏籍高校毕业生4047名在区外实现高质量就业,区外企业和人才积极投身拉萨建设,形成“经济互嵌、文化互鉴”格局。
(三)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引领生态高地建设的深度实践。拉萨以“生态立市”为纽带凝聚共识,加快“无废城市”创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自2022年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近7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14亿株,吸收农牧民720万人次参与工程建设,带动群众增收25亿余元。建立“我在西藏有棵树”网络捐资平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工程,73家企业参与承包造林23万余亩,撬动社会资金约20亿元。2024年拉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纳木措、拉鲁湿地等生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各族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
(四)着力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法治框架下的民族事务精准治理。拉萨将民族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形成了“分类施策、精准治理”的工作机制。制定《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地方性法规,明确适用范围和部门职责。稳步推进基层“双语”社会工作站建设,实现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吉崩岗派出所“吉祥调解室”、丹杰林社区“早茶议事亭”、绕赛社区“甜茶议事会”等基层治理创新,提升治理精准度,为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主线的实践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拉萨范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在拉萨实践中形成了“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的逻辑链条,通过“五条工作原则”的本地化诠释,构建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实践范式。
(一)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以“生态立市”为纽带推动可持续发展与认同凝聚。拉萨将生态保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构建“保护—发展—共享”三位一体模式。在制度层面,出台《拉萨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市、县、乡三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674.59平方千米。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林长河湖长”“林长+检察长+警长”等协作机制,拉萨河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以上。2024年,全市林草系统坚持生态惠民,吸纳群众参与后期管护,带动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213万余人次、7.65亿余元。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补助资金2768.5万元、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助资金3850万元,实现11598名护林员、生态岗位人员年人均增收5705.6元。通过“生态美”带动“产业兴”“百姓富”,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使“守护好高原生态”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信念。
(二)在巩固民族关系层面,以“文化兴市”为纽带增进文化认同与人文互鉴。围绕“文化兴市”厚植人文底蕴,深入实施文化保护、创作、传播“五大工程”,落细“五个一批”举措:创作《天·梦》舞台剧、推出《拉萨的歌》系列曲目,制作“拉萨礼物”文创产品,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127家,文创园区获评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十进”工程,举办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纳木措开湖日系列活动,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半程马拉松、喜马拉雅音乐季等文旅体融合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打造“318”数字化自驾游线路,《日光之城》展现城市魅力,形成文旅发展“三环八圈”新格局,有效增进了“五个认同”。
(三)在实现伟大复兴层面,以“产业强市”为纽带汇聚力量与合作动能。借助“一带一路”和南亚大通道建设,拉萨拓展对外开放格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九大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五类业态发展区”齐头并进。2024年,有效投资稳定增长,56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西藏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6.7亿元。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农牧产业稳产增效,服务产业提质发展,外贸产业扩容发展,各领域创造5万余个就业岗位,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受益。援藏工作建立“人才+技术+产业”的帮扶模式,带动本地各族群众提升就业能力,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四)在依法治理工作层面,以“依法治市”为纽带提升治理效能与法治水平。拉萨坚持法治政府建设,出台政府规章,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成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权责体系。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完成布达拉文旅集团、政投代建公司整合重组。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行告知承诺等,2024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提升了治理效能。
(五)在固边兴边工作层面,以“稳定安市”为纽带夯实安全基石与团结根基。拉萨坚持底线思维,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四下基层”,建立“三个离不开”实践机制。在经济领域建立“产业链共融”机制,在文化领域建立“遗产共护”机制,在社会领域建立“困难共帮”机制。这种“共融共护共帮”的机制创新,组织各族群众结对帮扶,推动民族工作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体现了“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拉萨的生动实践,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逻辑:只有将理论的“根”扎在历史土壤中,将实践的“叶”舒展在现实需求中,才能结出团结进步的“硕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拉萨将继续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高原民族工作的新篇章,为全国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拉萨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拉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