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从村庄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蝶变

拉萨融媒记者 郝奕凝

2013年8月,《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在慈觉林村首演,一部剧带火一个村,随着《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的爆火,慈觉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4年8月,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从村庄,到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变的是发展定位,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年3月至11月,《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如约而至。傍晚,慈觉林藏院风情街热闹起来,市民、游客来到这里,品美食、跳锅庄、看《文成公主》。慈觉林村三组的索朗次仁已经在候场,他带着家里的100多只羊参加了《文成公主》演出,至今已经十三年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的演职人员97%以上为本地群众,累计发放工资超5亿元,解决就业超1.5万人次,“靠天吃饭”成为过去,文旅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谈起近年来的变化,索朗次仁高兴地说:“以前我家的收入主要是种地和打零工,但是家里地不多,打零工也不稳定。现在在《文成公主》剧场上班,每个月都有12000元的收入,这让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上班方便,现在生活特别好。”

晚上9时30分,星空为幕,山川为景,打阿嘎的遁地之声、古老藏戏的委婉传唱……汉藏和美的动人传奇上演。截至2024年年底已累计演出超2100场,接待游客超35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16亿元;《文成公主》成为游客进藏旅游的标配和展示西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游客王佳雯说:“演出开始前有演员巡游互动,活动特别丰富,气氛也很好,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我感觉很有意义。我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都来拉萨看看。”

西藏唐卡艺术园区有六七十家唐卡艺术工作室,可以看到唐卡绘制的每个环节,涉及医学、宗教、天文历算、建筑以及人物传记和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的精品唐卡也在这里展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是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又一重要文化场馆。

西藏唐卡画院里,学生们专注地绘制着唐卡,勾线、布色……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细致。(下转第三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勉萨派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贡觉杰在旁观察着,他一会儿俯身查看学生的笔触,一会儿给学生讲解布色讲究,分享着自己多年的经验。

西藏唐卡艺术园区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1名,以及唐卡五大传统画派各级画师30人,他们在这里展示唐卡、教授徒弟,传承着唐卡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目前有慈觉林藏院风情街、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类企业162家,占比约39.42%。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园区的特色支柱产业,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也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绵延千里的拉萨河奔流而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拉萨人,滋养着多种产业……从单一的农牧业到多产业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她的多姿多彩,才有了拉萨儿女如今的幸福生活。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7-22 拉萨融媒记者 郝奕凝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4 4 拉萨日报 c204567.html 1 从村庄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