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记者郝奕凝)7月20日,“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西藏站走进西藏藏医药大学,与广大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分享了他们在赛场内外的点滴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
此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旨在展现我国体育健儿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以及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拼搏进取、勇敢追梦,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书写全新篇章。
当天上午,马龙、龙道一、陈清晨、郭崎琪、李倩等奥运冠军来到西藏藏医药大学。学校师生早早列队等候,伴随着热情的牦牛舞,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迎接奥运冠军的到来。西藏藏医药大学讲师张天世说:“奥运冠军的到来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他们不仅带来了竞技场上的拼搏精神,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这与我们学校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坚韧不拔意志和创新精神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我们希望通过与奥运冠军的交流,学生们能够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对他们的全面成长将十分有益。”
在运动员宣讲环节,中华体育精神在冠军们的讲述中愈发鲜活。陈清晨坦言自己并非天才,身材的劣势让她坚持“练到和别人一样”。在东京奥运会女双摘银后,她与搭档相互支撑,在巴黎奥运周期搭档肺炎住院时,她化焦虑为动力坚持训练,最终携手夺冠。李倩17岁从篮球转练拳击,曾因起步晚被看衰,并长期背负“千年老二”的标签,但她从未放弃。在巴黎奥运周期,她顶住了换教练、改技术的压力,最终圆梦金牌。郭崎琪分享说,自己6岁接触艺术体操,9岁离乡训练。从个人项目转集体项目后,她与队友每天训练10小时。从2023年斩获中国艺术体操首个世界冠军,到巴黎奥运会以《凤鸣凌霄》的表演摘得首枚奥运金牌,中国艺术体操用“中国风”展现了文化自信。
聆听了奥运冠军的宣讲,现场学生高呼“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体育精神,绽放高原。”学生索南拉毛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乒乓球,见到奥运冠军马龙时,她激动地提问道:“您参加了四次奥运会,拿到那么多冠军,从当年的‘小将’到如今的‘老将’,您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理解有什么变化?乒乓球对您的意义是不是不一样了?”马龙在回答中坦言,乒乓球陪伴了自己30年,这种感情无法割舍,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说再见。他也鼓励青年学子坚持梦想,不断奋斗。在互动交流中,龙道一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经历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