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空心菜大量上市,是真正意义上的时令蔬菜。这种菜梗中心是空的蔬菜,又被叫做“通心菜”,但许多本地人更习惯称它为“应菜”。
我从小就喜欢吃空心菜。那时屋前一小块闲置地被母亲用来种植各种绿叶蔬菜,不同于其他青菜需要多加照料才能防止青虫侵害,空心菜的生命力顽强,很少遭受青虫的啃食,平时无需特别关注就能长得很好,因此母亲更偏爱种它。空心菜还不怕热,夏季天气越热,它长得愈发葱绿、茂盛。每次才采完一茬,几天后嫩叶又都冒出来了。
以前做午饭前,母亲经常会挎着小竹篮去菜地,从里头掐一些鲜嫩的空心菜。她总说摘这种菜要讲究技巧,得先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劲捏住菜梗,听见清脆的啪啪声,再将其掰下来。还要记得让露出地面的菜梗留下一个手指节的长度,才能让空心菜更好地继续生长。母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都要将择好的空心菜浸泡在清水中,说是这样做可以让空心菜在热炒后仍保持翠绿色泽,不易氧化变黑。
如今餐厅大厨炒空心菜时,大多搭配的是蒜泥,再用大火进行快炒。这种做法烹出的空心菜还会带着一股诱人的“锅气”。不过我更爱吃母亲炒的空心菜,不同于时下流行的烹调方式,她会将大叶青梗的空心菜连叶带梗撕成细条,之后搭配切碎的青椒一起下锅翻炒,待要出锅时再撒点细盐调味。或许是青椒的辣刺激了味蕾,空心菜入口的滋味变得更加爽脆可口,香气萦绕唇齿,总能引人食指大动。每次饭桌上出现这道炒菜,我定会吃得停不下筷子,米饭都要多添一碗。
采摘的空心菜吃不完,母亲便将它们收集起来制成咸菜。做法不难,只需往洗净的矿泉水瓶中撒入一把蒜头和一些红椒,再添加适量的食盐,接着把空心菜一根根塞进瓶中,最后灌入放凉的白开水就可以封盖腌制了。等到瓶里的空心菜由绿色变成黄色,就可以随时开盖取出来品尝。除了直接当小菜吃,母亲还把腌空心菜当做配菜,炒肉或烧鱼时就往锅里加几根,烹成的菜肴喷香扑鼻又十分开胃。
前几日,母亲给我寄了一袋她种的空心菜,当天晚上我便煮了一道空心菜汤来解馋,这也是今年我头回吃空心菜。比起从菜市场买来的,母亲种的菜好像总带着一抹家的味道,让我吃得格外舒心。望着碗里碧绿的菜叶,我又想起母亲在菜园忙碌的身影以及她教我做菜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就像空心菜,看似平平无奇,却藏着说不完的家常和牵挂,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百“尝”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