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通讯员陈昭伟、李伟)“3344”村级群团组织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林周县边交林镇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三链融合”的工作模式,着力打通村级群团组织建设工作“新路径”,取得良好成效。
边交林镇坚持将党的建设与群团组织工作一体推进共建,突出基层党组织“一号挂帅”引领,不断强化党建强群团组织工作。镇党委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3344”村级群团组织体系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组宣委员主抓,村第一书记等为主要负责人,村第一书记和定制村干为“明白人”,“党员+群众”为主体等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坚持“自上而下”,突出镇党委压责指导,切实做到书记抓总、村“两委”落实、全员参与。
——投资16万余元提档升级便民服务大厅,配齐配好操作指南、血压测量仪、药箱、“爱心雨伞”等便民物品6类、40件,推行“无柜台”肩并肩、“零距离”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为妇女代办和上门服务事项共90余项。
——成立巾帼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乡村扶持+公司自营+市场融合”模式开展务工技能培训2场次、覆盖妇女70余人,输出异地就业妇女60余人次,实现工资性收入4.3万元,全身心、全方位打造“边林阿佳”品牌。
——打造“巾帼阿佳”议事室。协调3.2万余元建成具有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和妇女议事、青年议事、职工议事一体功能的“巾帼阿佳”议事室,组织妇女开展学习、宣讲20余次,并就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重难点工作研讨10余次,形成有针对性、前瞻性工作举措6条,有效调解矛盾纠纷10余件,切实发挥阵地化学习宣传、集中化参事议事的效能。
——用好党建品牌“金钥匙”。坚持以品质化理念、品牌化思路引领推进妇联工作,巧用“农牧民党员积分制”开展社情民意走访、城乡环境整治、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80余场次,掌握社情民意50余条,清理室外垃圾130余吨,种植各类树苗7800棵,自主或协调解决安全隐患6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与此同时,边交林镇以“五福上门”工作法,立足“三点”不断强化群团服务深度和广度,多维度提升群团组织服务水平。镇妇联组织村妇女小组开展传授用于推进善治、精治、共治的小程序“边林通”30余次、覆盖群众1100余人次。利用辖区“法纪茶馆”,将拖欠民工工资、婚姻矛盾纠纷等3起难度大压力重的矛盾纷纷成功化解在村级妇联组织;建立外出务工妇女微信工作群,动员280余名青年参与乡风文明宣传以及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实现基层治理多元化。
立足责任担当“着力点”,提升服务“温心度”。突出精神文化供给,发挥“推广员”作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各类宣讲30余场次、惠及1800余人次;组织辖区妇女及村文艺队开展妇女节和“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文艺演出活动2场次、受益群众780余人(次);为困难家庭提供种植培训、义务劳动等服务16次,物资援助和心理支持5次,代办事项8件。
立足促进民生福祉“根本点”,撑起群众增收“大口袋”。边交林镇玉冲组妇女小组抓住林周县净土公司在辖区400亩土地试点种植藏(中)药材的契机,第一时间积极协调县净土公司、试点种植方洽谈群众务工、签订用工合同事宜,动员全村群众参与种植务工,用工20余天、300余人(次),实现增收5.4万余元;藏嘎组妇女小组组织20余名大学生进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带动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达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