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24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投入470万元改造夺底街道桑伊社区四安居巷道,该项目于2024年8月完工,以480余米的新路为轴,不仅打通了长期困扰居民的“断头路”,实现了北环路与慈松塘中路的顺畅连接,更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使周边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经过这个项目的实施,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辖区居民纷纷表示出行更加便捷。在此,我代表全体居民向北京援藏干部团队表示感谢。”城关区桑伊社区党委书记尼玛次仁说。
在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中,聚焦居民出行需求、提升出行品质是重要目标。为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避免行人横穿马路带来的安全隐患,2022年6月,在北京通州援藏资金的支持下,城关万达广场人行天桥(通州城关连心桥)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座人行天桥横跨纳金东路,总长47.81米,总投资636.6万元,于2023年6月建成投用,成为保障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的民生示范工程。
在教育资源领域,学位供给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样刻不容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2024年秋季城关区第十小学正式招生,该校是在城关区委、区政府及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援建而成,其中北京援藏投入资金4075万元。建设过程中,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程参与规划、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学校离家很近,环境也非常好,这里是一所园林式的学校,我和同学们每天都像在‘花园里’学习一样,来这里上学我们可开心了。”城关区第十小学一年级学生央金桑木说。
城关区第十小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计划设置36个教学班级,将提供约1800个学位,现有学生205人、5个教学班级。该校是北京援藏在教育领域投入的一项重点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城北片区小学学位紧张问题。“我们将在教育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在‘十五五’规划中继续谋划一所中学项目,将解决拉萨东片区学位紧张、就学难的问题。”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城关区发改委副主任邓巍说。
以“铁路+文化旅游+民族团结”的形式合力打造的“心连心・京藏号”旅游观光列车项目,是北京援藏“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该专列自2023年开行以来,已开行7趟次,累计运送游客近3000人次。其中,银发群体占比80%,首次进藏游客超95%,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移动纽带”。项目下一步将依托“十五五”规划加大投入,计划以“卧+飞”的形式缩短整体旅游时间。
三年来,城关区第十批北京援藏干部团队共对接谋划11个北京援藏项目,总投资2.56亿元,涵盖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原创剧目《远方的拉萨河》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剧场成功首演,讴歌了援藏干部的奉献精神与藏汉民族的深厚情谊;积极组织城关区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学生等30余批次700余人次赴区外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实现了基层领域交流全覆盖,促进了两地友谊深化。
三年援藏虽然即将结束,但北京援藏将如“心连心・京藏号”旅游观光列车一样,带着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岁月的轨道上持续驰骋,将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与情谊,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绚烂绽放。
“任期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二次出发’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发扬‘援藏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投入到后续的工作当中,为援藏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城关区援藏团队副领队、城关区委常委、副区长贾建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