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记者小拉姆次仁)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在高原地区的老年人和农牧民群体中发病率尤为突出。为增进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专家次旦央吉接受了专题采访,详细解读白内障相关知识。
作为眼球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疾病,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代谢性等多种类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西藏由于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等特殊地理环境,加之群众健康意识相对薄弱,成为全国眼科疾病的高发区,致盲率为1.4%,其中白内障占50.7%。
“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和帽子是预防白内障的有效措施。”次旦央吉特别提醒,“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家长更需提高警惕,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各年龄段人群每年至少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一次系统检查。”
白内障的典型症状是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初期可能仅出现视物模糊、夜间灯光周围出现光晕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视力持续恶化,严重者仅存光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单眼复视、色觉异常等视觉障碍。
次旦央吉解释道:“虽然白内障无法完全预防,但早期诊断能帮助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藏医经典《四部医典》明确指出,手术治疗是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尽管藏医注重饮食起居调理,但对白内障而言,重点应放在紫外线防护等行为干预上。”
目前,白内障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超声乳化仪将混浊晶状体粉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此外,还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借助飞秒激光完成切口、撕囊等关键步骤,手术更精准。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藏医眼科特色,坚持“西医手术+藏医调理”的诊疗原则,在翼状胬肉、眼底出血等疑难眼病治疗方面成效显著。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通过口服藏药、涂擦、熏疗等藏医特色疗法,有效促进眼底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基层眼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于4月1日举办了第二期白内障小切口和超乳手术精英培训班,着力培养基层眼科人才,为高原地区白内障防治工作提供可持续的医疗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