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记者满文妍)近日,西藏自治区迎来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全区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脊柱侧凸外科矫形手术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更标志着西藏在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让优质医疗资源切实惠及本地患者。
当天下午2点40分,手术正式开始。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援藏专家、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蔡思逸,与洛绒赤乃医生密切配合,借助佗道医疗机器人,对15岁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开展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手术。凭借机器人生成的精准立体模型和定位,手术团队经过2小时50分钟的紧张操作,成功完成手术。
蔡思逸主任介绍,佗道医疗机器人由多部分组成:具备三维扫描功能的C型臂,能在扫描后为医生立体重建患者的脊柱三维形态;机器人操作系统,(下转第二版)
方便医生为骨骼畸形患者精准植入内植物;碳纤维手术床,在完成标定时,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量。相较于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大幅降低了复杂脊柱畸形手术的难度,手术过程中,实时透视影像能为医生提供精准引导,开辟更为安全的手术操作通道。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佗道医疗机器人先进的机械臂结合高清立体透视技术,让医生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复杂的脊柱状况,实现“靶向式”手术操作,极大降低了手术误差率。此次手术成功控制了患者的脊柱畸形问题,帮助患者摆脱长期以来的困扰与痛苦。
患者家属边琼满怀感激地说:“特别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孩子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后续也能慢慢康复,作为家属,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仁增表示,西藏脊柱畸形、骨性关节炎、创伤类患者数量众多。过去,受医疗技术条件限制,许多此类患者不得不前往区外治疗,既耗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又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如今,借助医疗援藏的契机,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引入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让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先进的治疗。
此次机器人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医疗援藏工作的突出成果,标志着西藏在医疗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随着更多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引入,西藏将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为高原人民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