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机制创新:环保积分激发参与热情
公堂村创新推出“环保积分奖励”和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性。环卫队不仅承担清扫任务,还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手册、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藏历新年“古突之夜”,当家家户户围炉守岁时,环卫队员仍坚持清理爆竹碎屑。这种示范效应让群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自愿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明显增多。村民尼玛次仁说:“这种‘面子+里子’的双重激励,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如今,连放学的孩子都会主动捡拾路边垃圾,“小手拉大手”成为村居新风景。
全域蝶变:从环境美到人心和
3月28日,记者在公堂村看到,各个背街小巷干净整洁。环卫队实行“早晚两扫、全天保洁”模式,实现日均0.3吨垃圾“日产日清”。更可喜的是,环境整治带来“裂变效应”:自激励制度实施以来,村里乱堆乱放投诉量下降90%,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0%。
“过去垃圾随风飘,现在巷道比家里还干净。环境美了,大家的心气也顺了。”强旦说。公堂村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双赢,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力量。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公堂村的实践证明:当党建“红线”串联起自治珠链,小村落也能奏响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这一创新探索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让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