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推动寺庙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上接第一版)

发展动力:一切依靠人民

“投资于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热词”,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进入新发展阶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投资于人”;人是消费的主体,也是生产、创新的主体,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需要“投资于人”。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将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从数万群众苦干10年,在悬崖峭壁间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到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完成青藏铁路这一世纪工程,再到14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合力,将人口量与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集中力量办成很多大事难事。

卢旺达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专家约瑟夫·穆塔博巴表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意味着人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通过参与决策、创新和劳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激活人民主体创造力的历史进程。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到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从无数民营企业发扬首创精神不断做大做强,到人工智能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亮眼的成果……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就会拥有广泛、深厚、持久的力量源泉。

每次到访中国,伊拉克-中国商会会长海德尔·鲁拜伊都能切身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他说,中国式现代化在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将人民凝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事业中,从而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值得伊拉克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从江西南昌“幸福圆桌会” 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从基层协商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中国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民意表达机制。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这充分表明,这种机制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人民真实、鲜活的声音被传递到决策层,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智利当代中国经济史学者加夫列尔·阿塔萨认为,人民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项目的核心,中国决策者根据人民的意见调整政策,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减少规划失误,并获得民众支持。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一项项政策措施与规划,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社会走向对立甚至对抗的困境,强化了共同劳动成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这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结果。

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贝克尔·迪卜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让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受益,同时还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这种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公正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共享理念,不仅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上,还延伸至全球治理的实践中。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中国携手世界各国打破贫困枷锁,弥合贫富鸿沟,勾勒出一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图景。这种共享逻辑超越了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传统思维,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路径。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菌草项目助力多国民众走上致富路;“鲁班工坊”的职业培训让中亚青年有了实现梦想的底气;乡村打井工程为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光明行”项目为多国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中国与玻利维亚卫星合作让玻50万家庭免费看上电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不断改善当地民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类关怀和天下情怀。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事务书记阿夫多宁表示,中国把人民置于发展的首位,这种人本思想既体现在“共同富裕”等国内政策中,确保每位公民平等发展的权利,又体现在放眼全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尊重各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如今,“以人民为中心”的表述频频出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重要多边会议的宣言中,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这充分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与世界各国携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3-15 4 4 拉萨日报 c197744.html 1 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推动寺庙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