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头攒动的夜市,品尝特色小吃,观看《文成公主》实景剧,欣赏迷人的拉萨夜景。这样的休闲场景,成为当下不少居民的生活日常。连日来,城关万达、藏游坛城、功德林天街等夜间经济示范区纷纷立足特色商圈、商业步行街、文旅资源等,围绕“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健”等主题,联动打造夜间经济消费新场景……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点亮雪域古城夜间经济灯火,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夜间经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发力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强调要发展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完善配套措施,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有力政策指引。2023年,拉萨成功跻身中国夜间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2024年《拉萨市关于加快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到2025年,全市培育认定10个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区、2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全力将“夜享拉萨”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
前不久,我市发布《拉萨市夜间经济示范区、示范点认定和补助标准(试行)》,市财政预算资金3600万元用于扶持补助已认定的夜间经济示范区、示范点。补助资金按照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建设、品牌推广等投资额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示范区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示范点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这为我市夜间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拉萨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是全区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消费市场和新业态的繁荣程度,还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乃至夜间消费习惯、消费场景等,都具备显著优势,也有广阔发展前景。
从24小时智慧图书馆到藏游坛城夜市,从功德林天街到城关万达广场……夜间经济不只是简单的吃喝买,已逐渐成为融合夜购、夜宴、夜游、夜赏、夜演、夜健等多行业的新业态。发展夜间经济,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发挥多产业融合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在夜间餐饮、购物等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撑等,优化升级新业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夜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需要政府、市场主体及消费者通力合作,夜间经济才能持续闪亮。
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把城市历史文化肌理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与文创产品。比如,依托西藏博物馆、西藏文创园、唐卡、藏香制作技艺、锅庄舞等非遗资源,策划组织藏戏、锅庄舞、唐卡、藏医药、电影、读书等主题鲜明的文化休闲活动,树立文化地标,擦亮城市文化底色;完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延长开放时间,利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雪顿节、藏历新年等传统节假日或重要时间节点延长开放时间,举办夜间文旅活动等,吸引更多消费者。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夜间治安、交通等配套措施。2024年我市认定北城新天地、天海国际广场、柳梧万达广场、慈觉林藏院风情街4家夜间经济示范区,认定拉萨印、西藏天海商城、八廓商城、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堆龙德庆区上谷夜市等10家夜间经济示范点,通过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管理。政府要当好“掌灯人”,加强对夜间消费产品、价格及服务质量的监管,营造开放、和谐、有序的夜间经济环境;倡议各经营主体诚信经营、保质保量、提升服务,实时延长公交车运营时间,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高夜间消费安全性和便捷度。如,八廓商城、西藏天海商城等夜间经济示范点要在城市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精美化上下功夫,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实招,完善夜间公共交通、环卫及灯光等配套设施建设,点亮夜间消费场景。还要看到,夜间经济还涵盖了地摊经济、“后备箱集市”等新业态,如何让大家在享受夜间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享有夜晚应有的宁静,让夜间经济既丰富多彩,又安全有序,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发展夜间经济,要因地制宜、注重品牌、创新与特色,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近年来,我市依托城关万达、拉萨印、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等知名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项目,打造“夜拉萨”消费地标,通过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特色活动,促进夜间消费,催热夜间经济商业氛围。
夜幕降临,烟火气升腾,人流如潮仿佛一幅活力四射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古城拉萨的温度与脉搏。未来,拉萨夜间经济将持续绽放光彩,释放更多惠民红利,成为拉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