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24年12月29日,拉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协第十二届拉萨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相继召开。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擘画了蓝图,会上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拉萨市两会精神,扎实有序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任务,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足迹。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运筹帷幄谋全局、握指成拳聚合力、扬帆破浪开新篇,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取得一串串亮眼的成绩,如出台促经济惠民生助企业“8条政策”,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6.6%,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0%;农牧产业稳产增效,粮食和蔬菜产量预计分别达到17.3万吨、27.7万吨,农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8.1%;革命性终结农牧区人畜混居的历史,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10个、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庄100个;拉萨南北山绿化新增营造林17.72万亩,38个造林片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2%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1.6%……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不仅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更是继往开来的前行坐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拉萨市两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全力冲刺千亿GDP”为关键抓手,更好统筹数量与质量、政府与市场、城镇与农村、发展与安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千亿GDP”是拉萨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但,知易行难。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政策“组合拳”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需要塑造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需要全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并举、同向发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正逢其时,务必奋斗以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2025年,我市将开展交通水利设施、能源通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动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功能、结构和发展模式;常态长效实施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战略,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这些工作,无一不是为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高原宜居拉萨而开展;这些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无一不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当前,人民群众在就业、增收、入学、生态环保等众多民生领域仍面临不少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分领域目标之一,深刻说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拉萨市两会精神,用改革思路和创新办法探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全市的中心任务,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让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能精准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做好民生工作,还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与平衡等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把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如今,拉萨市正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拥抱世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建功新时代,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锚定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经济发展支撑和提升民生保障,奋力谱写拉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