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作为藏族群众的传统主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达孜区白纳村的阿古糌粑,因软糯香甜,风味独特,颇受市民群众喜爱,游客也是纷纷慕名而来。
达孜区白纳阿古糌粑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达孜区白纳村,这里不仅拥有优质青稞种植资源,相传是藏族民间故事人物阿古顿巴的出生地。走进合作社大院,浓郁的糌粑香味扑面而来。而生产车间内,两台石磨正运转着,一粒粒饱满的青稞经过石磨的充分研磨变成细细的粉末,这便是糌粑。
洛桑色格是达孜区白纳阿古糌粑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也是土生土长的白纳村人。“当时成立合作社时,市面上加工糌粑的合作社很少,成立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发展乡村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古老的糌粑加工工艺。”洛桑色格说。
基于糌粑加工的良好市场前景,加上白纳村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2016年,达孜区白纳阿古糌粑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从青稞的筛选、清洗、烘炒,到精细研磨,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安全标准。上乘的糌粑品质受到周围村民一致欢迎,合作社的名声也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
(下转第三版)
“这里的糌粑质量好,对肝和胃有保健作用,我专程到合作社来购买。”达孜区桑珠林村村民洛桑说。
起初,合作社仅生产白糌粑,后来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洛桑色格前往各地寻找生产其他品味糌粑的原材料。最终在山南市隆子县收购到大量豌豆、黑青稞等,生产出了豌豆糌粑、黑青稞糌粑。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烈欢迎,不仅各大超市、零售商争相进货,很多市民、游客都慕名而来,上门参观糌粑加工工艺,品尝新碾磨的新鲜糌粑。
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不仅让传统糌粑焕发出新的活力,还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次仁旺堆便是受益者之一。“我是2020年来到合作社工作的,这边离家近,很方便,能按时拿到工资。”白纳村村民次仁旺堆说。
像次仁旺堆一样在合作社长期工作的人员共有5名。此外,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青稞,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题,增加了村民收入,还带动了更多村民种植黑青稞、豌豆,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挣得利润的同时,洛桑色格不忘回馈社会,每年向达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捐赠糌粑,让特困人员在品尝传统美味的同时,感受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我们会继续保持糌粑品质,把好卫生关,设置合理的价格,让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乡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洛桑色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