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废弃物“四化”助力减污实践。编制《当雄县“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全域旅游配套大发展、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和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开展景区督察执法,确保景区垃圾处置常态化,实现旅游垃圾100%处置;在全县范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有效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山废弃物100%资源化再利用;严格危废管理制度,确保危废100%无害化处置。
绿色转化营造共建共治氛围。立足地处高寒牧区实际,当雄县探索形成“添绿增金”“守绿换金”“点绿成金”等“两山”转化模式,打造了“极净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等多个知名生态品牌,加快生态价值转化。2024年,当雄牦牛地理标志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牛肉经过精细化分割后,价格上升到180元/公斤不等,产值增加2倍以上;天然饮用水产值8786.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旅游人数超49.29万人次,收入超7398万元,让当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基层党建对生态文明的引领,开展“无废景区”“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无废细胞”创建,让群众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形成以“创”促“建”良好局面。
下一步,当雄县将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坚持系统、协同、共建思维,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打造高寒牧区“无废城市”建设标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