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央曦清楚地记得,今年年初肖友才书记在全市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现场会上曾说,要真正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把群众请上舞台,站上c位,给足灯光,成为主角。
“这句话让我们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我们在想基层治理最终就是要跟群众靠在一起,真正让群众当上主角,才能达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目的。八一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很有历史沉淀背景的社区,所以我们想为何不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打造我们的‘家史馆’呢?”央曦说,“通过前期入户,我们了解到很多感人的故事,很多感人的家庭,很多具有模范代表性的家庭,把他们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展现社区历史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以小见大,见证咱们拉萨的发展,见证咱们新西藏的发展史。”
通过近4个月的收集制作,八一社区“家史馆”内如今收录了94篇家史故事和不少居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一方小小的天地,一页薄薄的信纸,一件件被精心珍藏着的展品,浓缩着70多年来群众生活的点滴故事,每一段故事的字里行间,藏着对西藏历史变迁的欣喜,藏着对现有生活的满足,也藏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八一社区“家史馆”不仅成为居民们共同回忆的载体,更在无形中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居民们在这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感受着岁月的温度。
居民泽吉高兴地说:“八一社区新建了‘家史馆’之后,对八一社区的居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我的家庭故事上了墙,我感到很光荣。现在社区活动也搞得特别好,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国学教育学习,当时很多居民都来了,都深受感动。”
八一社区居民刘珍则感慨地说:“听说社区要办‘家史馆’之后,我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写了下来,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八一农场、八一社区的故事。”
“自从我们完成整体改造,建成‘家史馆’后,感觉这里也算是我们辖区的一个热门景点了,很多居民在茶余饭后,都来逛一逛,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给他们讲家史故事,讲自己曾经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家庭教育课。”央曦说。
在前期入户了解居民群众家史的过程中,有些居民群众是比较排斥的,不愿意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但是自从“家史馆”打造完成,居民群众亲自参观了解后,他们的心态就变了。
“家史馆”打造成功以后,央曦和社区同事们又在探索提升服务水平的新路径。他们以社区“家史馆”为阵地,延伸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同时与西藏大学合作开办了老年大学社区课堂,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办藏文书法学习班,恢复了社区老年文艺队,开放社区食堂,老年人就餐享受半折优惠,一系列举措让社区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央曦说:“我们对‘家史馆’的定位既是一个文化阵地,也是一个服务阵地。今后,我们想依托这个阵地,向居民群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最主要的是面对我们‘一老一小’群体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生活日常方面的服务,作为今后向现代化社区转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