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守护黑颈鹤是一项很光荣的工作”

——记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上榜代表旦增

拉萨融媒记者 李从芳 通讯员 米玛拉姆 宋媛媛

今年花甲之年的旦增是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卡东村的一名黑颈鹤巡护员,自2015年担任巡护员以来,十年里,一直默默坚守在黑颈鹤保护之路上,风雨兼程、无怨无悔。日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旦增光荣上榜。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繁殖在高原的鹤类,素有“高原仙子”“鸟类大熊猫”的美誉,藏族同胞习惯称它们为“幸福鸟”“吉祥鸟”。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被称为拉萨“粮仓”,每年冬季,大批黑颈鹤飞往这里越冬。林周县的虎头山水库因两面夹山,周边有大片的良田,更成为黑颈鹤觅食、栖息的乐园。2015年,旦增成为一名黑颈鹤巡护员,对虎头山水库区域进行巡护。对于这份工作,他打心底里热爱,“成为黑颈鹤巡护员,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以此为荣。”旦增说。

隆冬时节,林周河谷滩涂遍布、草甸泛黄,收割完的青稞田里,牦牛正在啃食着残留的青稞杆。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成群的黑颈鹤在林周县澎波河流域过冬,这也是旦增最为忙碌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每天盼着黑颈鹤回家。次年3月黑颈鹤北飞,我感觉就像亲人外出,盼着来年它们再回来。”旦增笑着说。

旦增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巡护、投喂、救助黑颈鹤。骑上摩托车,从卡东村一路巡护到虎头山水库往上区域。巡逻途中,旦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网围栏、电线杆处有没有被缠绕或撞上的黑颈鹤,有无流浪狗袭击黑颈鹤等,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天亮出门,天黑返回,每天巡护三四十公里的路途,对旦增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至今,旦增已经骑坏了两辆摩托车。“我想守护自然生态环境,看到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心里很开心。”旦增说。

这些年,旦增主动把手机号码告知了虎头山水库周围的群众,希望如果有人发现受伤的黑颈鹤,能第一时间联系自己。

在旦增的家中珍藏着这样一张照片,他提着装满小麦的编织袋,两只名叫“次仁”和“琼达”的黑颈鹤围在他身边,这是旦增与他守护了9年的黑颈鹤的唯一一张合影,也是旦增最珍爱的照片。10年来,旦增曾救助过4只黑颈鹤,其中有两只在旦增家住了8个月,旦增亲切地为它们取名“次仁”(藏语意为“长寿”)和“琼达”(藏语意为“宝贝”)。待到黑颈鹤伤愈,回归自然,旦增心里便多了一份不舍和牵挂。

在旦增的带动下,家人和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到爱鹤护鹤的队伍中来。旦增的爱人次珍说,现在一家人和他一样,只要出门,就会处处留意黑颈鹤的踪影。在大家的共同爱护下,十年间,来这里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越来越多,从2005年的1200多只陡增到现在的2300多只,虎头山水库区域也被列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年岁渐长,旦增巡逻的腿脚越来越不灵便,他和每天陪自己巡逻的小儿子桑珠约定,如果哪天他干不动了,桑珠必须接过守护黑颈鹤的接力棒,替父亲守下去。这个约定,不仅仅是当地群众守鹤护鹤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西藏各族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守护黑颈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以后我干不动了,就让孩子接着干。”旦增说。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11-27 ——记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上榜代表旦增 4 4 拉萨日报 c191649.html 1 “守护黑颈鹤是一项很光荣的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