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堆龙德庆区坚持“依法治市”“稳定安市”原则,聚焦“源头”到“末梢”各环节,形成工作闭环,注重将“实”和“早”的要求贯穿于矛盾纠纷调处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让基层治理成效惠及群众,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堆龙德庆区贯彻落实“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制度优化与矛盾调处,集中力量资源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协同式”大治理。大力推行“阵地办公最小化、群众服务最大化”,调动信访接待、劳动监察、法律援助以及执法司法等要素,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建成以便民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的“信访之家”34个,提质打造镇街综治中心3个和多元解纷中心3个,成功打造区域统筹下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和“5分钟便民服务圈”。
走进堆龙德庆区羊达街道综治服务中心,在羊达街道多元解纷案件管理系统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了人口实时数据、人员信息以及各类事项办理情况。同时,羊达街道还设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这一创新举措将人民法庭、道路交通一体化调解室、婚姻家庭调解室等多个职能部门巧妙集中在同一区域,充分发挥联动合力、延伸服务触角的作用,切实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做到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
羊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谢远晋说:“羊达街道多元分解中心整合各类资源,采用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打造‘三驻’人员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协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共化解各类纠纷41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多元解纷中心围绕矛盾纠纷调处和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统筹“1+6+N”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矛盾解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水平。”
堆龙德庆区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创新打造“网格枫桥”“云数治·惠生活”“会客枫桥”等工作法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东嘎街道积极打造数字赋能新模式,推出“堆龙幸福通”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移动端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反馈渠道。当居民遇到烦心事、揪心事,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即可随时留言反馈。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东嘎街道辖区内的嘎东寺驻寺干部发现,寺庙内柴火堆放的区域距离寺庙建筑过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及时消除这一隐患,通过“堆龙幸福通”平台进行上报。
(下转第三版)
(接到上报信息后,东嘎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单位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迅速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快速完成柴火堆放点迁移工作,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在此过程中,东嘎街道办事处、堆龙德庆区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始终保持与寺庙管委会的密切沟通,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问题解决后,东嘎街道通过“堆龙幸福通”平台向寺庙管委会反馈了处理情况。从上报、处理到最后的反馈,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高效、闭环的工作流程。“堆龙幸福通”平台作为东嘎街道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尝试,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堆龙德庆区东嘎街道平安法治办副主任德吉央宗接受采访时表示,东嘎街道通过数字化枫桥模式,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同时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经验,运用接诉即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等方式,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70余起,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满意度,为基层治理工作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堆龙德庆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前调解案件同比增加23.6%、司法确认案件同比增加4倍,矛盾纠纷分流化解同比增加3%、受理各类民事案件同比减少11%,推动矛盾纠纷在诉前实质性化解,为诉讼当事人减负增效。
堆龙德庆区将持续坚持“实”与“早”的工作导向,深入实施社会稳定风险大化解战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基层治理新模式,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早、处置在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推进拉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