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记者齐永昌、达娃普赤)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的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视频会上了解到,近10年,我区农村公路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15.24亿元,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里程已达9.3万公里,交通运输部门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会上,拉萨市林周县等县有关负责人分别围绕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交邮融合作交流发言。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达娃欧珠介绍,我区持续发力提高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质量。深化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用好用足农村客运补贴资金,保障农村客运“开的通、留得住”,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和城市公交延伸;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交通、邮政、供销、商务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体系,普及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推进农村客运、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信息融合共享;示范引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实施途径。
达娃欧珠介绍,近10年,是农村公路网络延伸,通达通畅水平大幅提高的10年,全区农村公路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15.24亿元,新改建里程5.87万公里,解决了6个乡镇、338个行政村通公路,全区乡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新增348个乡镇、3682个行政村通硬化路,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95.55%和82.6%。深入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442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1万公里,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公路设施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这10年,是农村公路管养持续升级,农牧区出行条件大为改善的10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标准大幅提高,试点引领推进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全区已成立97家养护公司。农村公路养护生产模式日益完善,路况自动化检测稳步推进,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初步建立,路产路权保护逐步到位,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路域环境持续优化,管养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正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助推形成了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这10年,是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持续优化,服务品质稳步提升的10年。全区新增200个乡镇、1432个行政村通客车,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100%。持续巩固通客车成果,“一县一公司”运营模式在全区得到有效覆盖,农村客运补贴标准大幅提高。不断完善以县域城市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落为延伸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累计建设21个县级客运站、23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加快农村客货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共有13个县(区)开通了31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串联起了城市和乡村,融合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让农牧民群众迈向美好新生活的步伐更加稳健。
“这10年,是我区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发展合力不断凝聚的10年。细化各级路长的具体职责和责任清单,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工作格局,全区农村公路路长总人数达7620人,设置3564个路长公示牌。”达娃欧珠说。通过推广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和吸纳低收入群体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我区鼓励具备相应资质的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参与投资400万元以下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累计为全区农牧民群众直接创收28亿元。每年提供不少于1万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农牧民就近就业,已累计安排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11.88万人。切实落实“七公开”制度,健全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