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

王志刚 张慧贤

习近平总书记对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满足人民需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话语权。

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信息高速传播、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关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效传达,更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一方面,它是传递党和国家声音、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工具。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体系,能够使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广大受众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科学的话语体系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下,一套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宣传思想文化话语体系,能够弘扬正能量,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拥有话语权能够使党更好地宣传自身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增强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的话语体系能够更好地传达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引领力。

(二)引领社会思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全球化和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碰撞。通过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话语权,能够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弘扬正能量,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通过共同的话语,能够增进社会共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潜移默化促进社会凝聚力的提升。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构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抵御不良文化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贴合人民需求的话语能够激发人民对优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文化感染力。

(三)统筹各种资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的建构能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在全球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通过主动、有效地发声,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国家形象,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社会的发展成就、独特的民族精神等。其次,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国内外受众。通过讲述普通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使这些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引发情感共鸣。当这些价值观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时,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自然得到提升。再者,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丰富国家文化内涵。在建构话语权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造力。这既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能催生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此外,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分享本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吸收他国文化的精华。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提升本国文化的包容度和开放性。最后,还能增强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通过有力的宣传和观点表达,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引导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总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的建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传统的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创新话语表达的挑战。

(二)社会思潮多元化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对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形成主流价值导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际舆论新压力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舆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输出。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争夺话语权、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面临较大压力。

三、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的建构遵循的原则

党性原则,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工作的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人民性原则,把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真实性原则,传播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以建立起公信力和权威性。创新性原则,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新渠道、新平台,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科学性原则,遵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放性原则,保持开放的视野和胸怀,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宣传思想文化成果和经验,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治原则,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开展工作,确保宣传思想文化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系统性原则,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效果。

四、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的策略

(一)多措并举,创新话语体系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话语权的建构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强化内容创新是关键。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陈旧、单调的宣传内容难以吸引受众。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民需求,创作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优秀作品。通过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内容,引发民众的共鸣,从而增强话语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次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群众需求,创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一是要注重话语的平民化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抽象的官方语言,而是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的表述方式,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使党的理论和政策更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二是增强话语的故事性。贴近群众生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话题,用生动的案例和真实的故事来传递思想和价值,使宣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此外还要反映时代精神,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展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融合多元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丰富话语内涵。

(二)拓展渠道,占领新媒体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积极拓展这些平台,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主流声音,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加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建设,提高新媒体传播能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强化新媒体运用,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宣传思想文化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和覆盖面。同时要注重加强话语的互动性。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鼓励群众参与讨论和交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

(三)德才兼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提高政治敏锐性、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新的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增强群众工作能力,鼓励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声音,与群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准确把握方向,有效引导舆论,为提升国际传播效果提供人才支持。

(四)求同存异,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积极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良好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强化舆论引导,完善评估机制。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从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力、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估。加强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对话语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有效策略,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通过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做好不断创新话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完善评估机制等多方面工作,才能够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要持续优化和完善这一话语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支撑。

(作者均系拉萨市委党校教师)

(本文是拉萨市委党校《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建设研究》课题、拉萨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时代网络强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及其在拉萨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07-22 王志刚 张慧贤 4 4 拉萨日报 c184638.html 1 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话语权构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