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城关区功德林街道拉鲁社区深入学习和践行“枫桥经验”,结合社区工作实际,以“五心促五强”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服务居民新路径,有效提升辖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拉鲁社区有15个综合网格、1个专属网格,常驻、流动人口共9637户13978人。由于巷道众多、人口密集,社区管理难度较大。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拉鲁社区持续深化社区“大党委”联席制度,联合辖区单位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背街小巷“蜘蛛网”大整治,改善了“飞线”乱象;增加停车位,施划停车区,改善了辖区住户停车难的问题。不仅如此,今年5月,拉鲁社区党群V站新增“智能停车监控系统”,让居民车辆出入、停放更舒心。
拉鲁社区科技专干、驻社区工作队队员强巴赤来说:“我们这个停车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社区每个路口的车辆停放、通行情况。遇到无法正常开放闸的可以及时处理,遇到拥堵我们也会及时派人前去疏通。”
为进一步推进网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网格化治理服务管理效能,激励网格员扎实做好基层网格治理工作,今年7月,拉鲁社区专职网格员有了自己的网格工作装备。
正准备前往社区巡查的社区专职网格员白玛央金说:“我们社区每个网格员都有一个装备包,里面装有小铲子、胶布、笔记本、小钳子等。巡查的时候,看见有粘贴的小广告,我们就及时去铲除。还有一些社情民意,我们都会记录在笔记本上,及时跟领导汇报并解决。”
遇到困难搭把手,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拉鲁社区以务实举措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着力建成一支高效、负责、担当的社区队伍。穿梭在拉鲁社区巷道中,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电线杆、墙壁上也很难见到“小广告”烦人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的用心、贴心、细心,换来的是居民幸福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走进茶馆,工作人员正跟拉鲁二组的居民闲聊,“下水道疏通以后还出过问题吗?”“最近巷子里卫生怎么样?”一杯甜茶,闲话家常,拉鲁社区的茶馆,已经成为社区工作人员聆听群众诉求的新阵地。
今年以来,拉鲁社区先后开展50余次邻里协商,12次板凳议事、茶馆议事,充分利用“村级服务平台”拓宽居民参与和反映渠道,完善“1+4+X”模式+108个联户代表的多元联动机制,召开“大党委”联席会、“离退休老党员”座谈会等,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6件,涉及金额20余万元。
拉鲁社区二组居民琼达说:“之前我们二组的下水道堵了,大概涉及到40户居民的生活问题。在茶馆里我们跟社区工作人员反应这一问题后,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长都来帮忙把下水道疏通的干干净净,所有居民心里都很高兴。在茶馆里议事,对所有居民都有好处,通过讨论,社区的领导也可以知道群众的意见和想法。”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事关居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拉鲁社区“五心促五强”,强的是组织、队伍、服务、阵地、举措,得到的是同心、人心、真心、关心和民心。通过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拉鲁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居民的“关键小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暖心大事”。
拉鲁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王勇说:“我们坚决贯彻市委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部署,按照城关区‘五五’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一老一小’特色服务,充分挖掘现有社会资源优势,强化基层党建与社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紧密结合,以社区打造的‘五心促五强’‘小茶馆议事’为抓手,紧盯各领域问题导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项协调解决落实,积极探索服务居民的新路径,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通过治理提升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生活更便捷、环境更舒适,使广大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