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并肩同行齐奋斗 茉莉格桑共芬芳

(上接第一版)泰州市援藏工作组组长、曲水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明介绍,项目建设期间带动本地农牧民务工和机械收入242万元。如今的协荣村作为美丽乡村样板村,已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观光旅游村庄。

截至目前,稳步推进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已惠及43个村(居)。同时,聚焦当地百姓生活的堵点痛点而进行的“格桑花开·民生微实事”项目正不断给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在墨竹工卡县,100多座便民“溪桥”,打通了5.6万户农牧民家门口的“微交通”。

次仁央拉是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在援藏老师的影响下,次仁央拉长大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为江苏援藏老师的到来,这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让我们对知识吸收度更高,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加多元、全面的认识。”次仁央拉说。

据了解,2023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初三升入内地班学生148人,高考上线率达99.38%,本科率达88.96%。如今,把孩子送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上学,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期盼。

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续奋斗下,多年来,江苏教育援藏工作已经实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各门类教育全覆盖,援藏教师数量居全国对口援藏省市前列。

此外,自2014年起,江苏已连续十年对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江苏就业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江苏就业。如今,这些毕业生在江苏的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江苏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连接苏拉两地的友好使者。

近年来,江苏不断深化“组团式”医疗援藏,引进40多项医疗新技术,持续打响“心佑工程”“光明行”等医疗援藏品牌,持续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互联网+、云计算远程诊疗,帮助受援医院建章立制,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模式培养骨干人才……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的帮助下,江苏对口支援县区的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0年来,江苏援藏实施了一批道路通达、供热供氧、污水处理、住房改善等暖民心、惠民生项目,努力把江苏援藏成果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

文化润藏 滋养民族团结情谊

“《天·梦》实在是太好看了,剧情非常紧凑,整部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贯穿了十几年的故事脉络。林爸爸和卓玛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藏汉一家亲的美好场景,我看完后深受感动。作为一名‘90后’青年,我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繁盛和边疆的发展,特别自豪。”拉萨市市民边巴说。

《天·梦》是由拉萨、江苏两地共同打造的西藏首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音乐剧。文化援藏作为全方位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江苏把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摆在对口援藏工作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地交往交流和学习培训覆盖面持续扩大,江苏实施人才和智力援助项目204个,广泛组织拉萨市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农牧民群众等到江苏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双方年均开展各层次交流活动200多批、近2000人次。

2023年12月,首届江苏拉萨周活动在江苏成功举办,拉萨市党政代表团访问江苏,举行招商推介会,两地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拉萨特色产品纷纷亮相,拉萨市文艺团队、非遗产品等走进社区,受到江苏人民热烈欢迎。

近年来,江苏和拉萨在文艺文化领域的合作亮点纷呈,两地文艺工作者各展所长、交流互鉴,民族特色歌舞《拉萨情》在江苏的巡演引发强烈共情,拉萨市藏晚首次走进江苏演出录制,苏州交响乐团来到拉萨献上新年音乐会,为西藏观众带来高雅艺术盛宴,今年还将拍摄制作音乐电影持续讲好援藏故事。通过这一系列文化活动,两地群众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

30年来,在各族干部群众和江苏援藏干部队伍的携手努力下,拉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对口支援30年来,江苏全方位支援拉萨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援藏的桥梁纽带,两地人民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静表示,江苏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江苏援藏工作走在前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苏拉“山海情”。

(据《西藏日报》)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07-15 4 4 拉萨日报 c184238.html 1 并肩同行齐奋斗 茉莉格桑共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