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达孜区:

“互联网+”打通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

拉萨融媒记者 拉姆次仁

近年来,达孜区以垃圾分类兑换超市为抓手,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运的管理模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居民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思想转变。

走进达孜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记者看到,该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生活必需品。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兑换规则,工作人员专门制作了一张积分兑换表,达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可领取米、油、洗洁精等日常生活物品。不一会儿工夫,不少居民拿着平时积累的生活废弃垃圾,来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一直以来,达孜区积极探索积分制治理模式,通过“积分换物”的形式让垃圾“变废为宝”,让“互联网+”打通达孜区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叠加。当日,达孜区垃圾分类兑换超市店长次仁接到附近一家服装店的纸皮类回收订单,第一时间与下单顾客取得联系,随后按照客户约定时间到达店内。只见他们熟练地将顾客需要处理的废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废旧纸皮等放到电子秤上称重,最后在手机回收小程序里输入斤数,通过平台将积分录入。达孜区居民泽仁拉措说:“达孜区设立了一家垃圾分类兑换超市,这个非常好,他们经常上门回收各种垃圾并进行分类,最后我们通过兑换积分能换取到生活物品。”

正在录入积分的次仁说:“平常顾客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上门回收的订单,我们通过订单查看地点后及时上门回收,到达预约点我们就进行称重、录入积分。”

“互联网+”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便捷的回收服务,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预约回收服务,不再需要自行前往回收站或等待废品回收者上门收取。这种模式节省了顾客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用户体验,当积攒到一定量的“分类积分”后,居民即可参与实物兑换,获得相应生活物资。同时,严格按照垃圾分类兑换超市管理制度,根据具体价目表及兑换标准,随到随换。超市运营方在达孜区城管局监管下,负责兑换物品的补充,做好物品出入库登记,保证陈列柜兑换物品充足。

西藏达墨绿能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康卓说:“今年,达孜区城管局将继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一体化水平。下一步将在部分乡(镇)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持续利用‘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工作,让变废为宝的理念深入人心。”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05-18 拉萨融媒记者 拉姆次仁 达孜区: 4 4 拉萨日报 c181064.html 1 “互联网+”打通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