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童年的奇妙声音

——评左右新作《追光的耳朵》

◆徐 江

早春的日子,天气和人的血压都阴晴不定。这样的变幻里,适合读那些让人心定的散文,尤其是读诗性散文。手头恰好有一本这样的书——《追光的耳朵》(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诗人左右。

左右的诗,尤其是他入选《新世纪诗典》(伊沙主编)的众多作品,空灵、细腻、敏感,有时甚至传递出直觉中锐利而疼痛的一面,但他又不像某些当代诗人,他的文字,并没有沉溺在对疼痛的迷恋或玩味里,而时不时显露出挣扎、向上的意愿,有一种朴实的、老老实实的自强和励志。

《追光的耳朵》作为一本散文创作,延续了左右的这种风格特点;因为全书是在“少年成长”这个目题下展开的,字里行间又注入了许多作者记忆里的童趣。这两方面结合,使得书中的文字呈现出一种比我们常见的当代散文要丰富得多的意蕴:“父亲每天早上起来,不是去锄地就是去散步,然后在黄昏时分目送太阳下山。他认为天地间最大的事情就是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他一个人站在村口,以自己的方式见证日升日落。”(《脸盆一样的村子》)

“小时候,我总觉得风是从我的耳朵里吹出来的。耳朵才是风产生的地方。天上的云和雨,只不过是风路过这个世界时偶遇的两个朋友。”(《风从耳中来》)

“我无法准确地描述我感知到的每一种声音……我渴望准确地描述每一种声音,但是没有人能够帮我实现。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和我一样,听不见了。每次我在最关键的时候呼喊它,它都不回应,它总令人失望。”(《原谅世界不再童话》)

“我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厚厚的书墙,凿出了童年的光。”(《凿开书中的光》)

……

好的散文,需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不管是句子、段落,还要在通篇的结构上有所经营,但又不能过分刻意。《追光的耳朵》里的文字,能看出这种意识。我比较喜欢《从前的雪》,全篇挥洒自如,有些像散文诗,每隔一两段,便以“从前的雪,下得很慢”“从前的雪,积得很深”“从前的雪,下得很怪”这类作为段落起始句,将无边无际的回忆,串联在有机、有限的篇幅里。让雪天的多重印象,通过文字,抵达读者的感知。我小的时候,在少年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北京散文名家韩少华先生写旧时北京前门外风沙和骆驼的文字,文中描写的情境至今难忘。左右的这篇《从前的雪》,在感染力上颇有几分类似。

《寄给云朵的信》,是全书中比较另类的一篇。在文中,虚构的“我”驾着云朵,在故乡麻地湾上空巡行、俯瞰大地上一个小女孩和她周遭的一切。

文章不长,却有童话意味,是一篇很好的童话散文诗。

全书中有几篇文字自传性颇强:《河流传说》《风从耳中来》《那一双发绿的眼睛》《原谅世界不再童话》。左右的文笔或实写,或虚实相间,讲述了自己的家乡,讲述了童年因医生误诊而失聪,以及如何在家人的善意呵护和爱犬黑虎的陪伴下如何走出绝望,重新融入周边世界。这些治愈性的文字构成了《追光的耳朵》一书的脊干,既是对故乡、家人和过往的回看抒情,也揭示了一颗诗心成长的最初历程。

诗人左右迄今的佳作里,涉及耳朵和听感题材的颇多。从这个角度讲,《追光的耳朵》既是一本记录少年时光与少时情怀的美文,也是一部颇有诗意含量的延伸性成长读本。毫无疑问,它会伴随着左右和他诗歌的脚步,抵达更多的地方。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03-21 ——评左右新作《追光的耳朵》 4 4 拉萨日报 c177744.html 1 童年的奇妙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