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讯(记者杨璐)近年来,堆龙德庆区东嘎街道东嘎社区二组130余名干部群众连续12年坚持在荒山植树造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近60万株树木,把绿色诗行“镌刻”在荒山上。
走进位于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二组的西嘎山,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泥土清香,满目葱绿让人心旷神怡,东嘎社区干部群众正在山顶上补栽新苗、用管道浇水管护。这里原本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风沙肆虐较为严重。为进行生态修复、彻底改变荒山面貌,2012年,东嘎社区二组组长仁增决定植树造林。刚开始,居民们对于在石头山上种树持怀疑态度,但看到仁增组长试种成功后,在组里的表决会上,大家纷纷举手表示支持,积极加入种树队伍,并决定把组集体经济收益中的40%用于植树造林。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光秃秃的石头山根本无法种树,在组长仁增的带领下,我们改善种植环境,种下的树木很多都成活了,这增强了我们种树的信心,不管山有多高,我们所有干部群众都会全力把树种好。”东嘎社区二组居民普布说。
从2012年起,每年三到八月,东嘎社区二组都会组织干部群众上山种树,山路陡峭险峻,上山种树全靠肩背手提把树苗带上山,无论多难,没有一个人退缩。到了2019年,他们在荒山上种下了19万株树苗,造林800亩。2020年,西藏自治区积极推进营造林先造后补工程,该组继续种植1200亩47000多株树苗。
西嘎山是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是西藏首个河谷地区规模化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代表性工程。2022年,东嘎社区二组承包了约2242亩的工程项目,种植面积加大,为了方便苗木运输,仁增在区外多次考察,当年5月份聘请云南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在西嘎山间拉起了五条索道,最长的有2000多米,保证苗木按设计要求运送至种植区域,每天运输种植苗木数量由原来的日均200多株增加到了2000余株,大大节省了人力。
东嘎社区二组居民江白告诉记者说:“我和妻子每年都在西嘎山种树,刚开始没有索道,我们都是把树苗背上山的,那时候一天上山来回20多趟,第二天腿十分酸痛,上山就更困难了。别看现在树小,等我们的下一代长大了,这将是一片绿油油的风景。”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据统计,2012年来,堆龙德庆区东嘎社区二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凭着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精神,在荒山共计造林4242亩,植树近60万株,成活率达到85%以上,把光秃秃的荒山逐步“染成”了绿色。65岁的仁增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不懈种树的意义是在人们心里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荒山种树12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目标、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会继续努力,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树苗养护好,给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态环境。”仁增说。
据悉,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自2022年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造林38万亩,栽植苗木5200万株,制定政策措施17项,募集社会资金1.15亿元,带动农牧民参与建设380万人次,实现增收16.7亿余元,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筑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