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上接第一版)巴布所在的109道班,号称“天下第一道班”,承担着唐古拉山口的道路养护保通任务。

“海拔上五千,一步喘三喘”,更别说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一次,唐古拉山顶突降暴雪,车辆堵在雪窝子中,进不了,退不得,情况非常危险。道班工人昼夜加紧作业,才把路打通。

但当工人们返回驻地时,却发现湿透的手套冻在皮肉上,脱不下来了。等剥离手套,一些人的双手已是鲜血淋漓。

“路堵着,车走不了,车主闹心,我们道班工人心里也难受。”巴布说,“只有路通了,车走了,我们才算是完成了使命。”

数十年来,交通警察和道班工人,用忠诚和奉献,让“高山”低头、把“天险”变通途,确保了“高原大动脉”畅通无阻。

环境越艰苦,内心越火热。这是奋斗者在唐古拉的真实写照。

冰川,见证守护者的坚韧

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脚下,姜根迪如冰川傲然耸立。

冰川水汇成沱沱河后,一路向东,这里便是“长江第一滴水”的发源地。

顶着10级大风,在冰封的沱沱河畔冒雪跋涉180公里,记者来到了姜根迪如冰川下的安多县玛曲乡如来村,见到了牧民南扎。

南扎的家距姜根迪如冰川不到3公里,被称为“长江源第一户”。

放牧、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南扎一家人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一样,安稳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如今,世世代代在冰川下草原上放牧的村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使命——守护长江源。

8年前,南扎和村民们加入玛曲乡长江源党员环保志愿队。从此,每个月除了放牧,他有大半个月的时间,都行走在保护长江源头的路上。

“这里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加强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南扎说。

不畏路途艰险,不惧冰雪严寒,环保志愿队自发组织清理草场上、河道边的垃圾,劝导外来人员不要破坏环境、惊扰野生动物,救助遇险的科考队员。他们用自己的足迹,一步步丈量长江源,被亲切地称为“长江源守护者”。

玛曲乡党委书记次旺卓玛说,环保志愿队每个月都要进行五六次巡逻,每次巡逻40多公里。巡逻路上,冬天是风雪,夏天是沼泽,多数时间没有手机信号。

“如果发现不速之客,队员会通过对讲机向最近的牧户报告,一层一层,直到乡政府。”次旺卓玛说,这种简单又实用的通信方式,将散落在草原上的一个个牧民联结成一张“保护网”,守护着长江源的碧水蓝天、草木生灵。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如来村每户村民家都有了一名巡护队员,每年有相应补助。村民多曲说:“过去,我们父辈靠在长江源头放牧为生,现在我们通过保护长江源生态获得了更多收入,也收获了更多自豪和骄傲。”

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不时闯入眼帘。玛曲乡长江源党员环保志愿队队长仁青加措说,如今长江源头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唐古拉、长江源,这些宏伟的名字,在仁青加措看来,只不过是家门口的那座山、那条河:“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我们只不过是在做一件普普通通、所有人都应当做的事情——守护自己的家园。”

丰碑,凝铸奉献者的精神

经过唐古拉山口的人,会被山上一座座纪念碑吸引。

这些石碑,有“两路”精神纪念碑,有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纪念碑,有“天下第一道班”纪念碑……

风雪肆虐中,这些纪念碑岿然屹立,记录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1954年5月,随着铁锤砸向钢钎的一声响,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带领筑路大军开始修建青藏公路。

当年9月,工程推进到唐古拉山口。施工队伍迎着风雪冰雹,奋力拼搏,吃的是加盐的面疙瘩,睡的是冷得像冰窖的帐篷,筑路工人因缺氧而面色紫黑、嘴唇干裂。

但为抢在大雪前打通道路,大家争着到山顶最高处施工,在风雪中一边抡镐一边大喊:“加油,战胜唐古拉!”

蜿蜒千里的青藏公路,是筑路工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一道不朽丰碑。

今年春节期间,达娃云旦一直坚守在唐古拉山口执勤点,这里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交警执勤点位。

“天路”守护人,是对他们的称呼。2017年以来,安多交警大队累计疏通受困车辆14万余辆次,成功救助群众2000余人次,收到群众寄来的锦旗、感谢信800余封(件)。

群众的口碑,又成为一代代“唐古拉交警”接力树起的丰碑。

离开唐古拉山口,行至山脚下的玛曲乡,记者见到年近七旬的才嘎老人,他正在小心擦拭胸前的一排奖章。

40多年来,才嘎一直在保护区里从事巡护、救援和环保工作。2022年7月,一支摄制组遭遇洪水被困,才嘎带着村民第一时间救援,却在其他人获救后被困车顶。等了14个小时,他才被救下来,问的第一句话是“人都安全了吗?”

因为在保护长江源上作出的突出贡献,才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老人只要参加活动都会佩戴上这些奖章。

明晃晃的奖章,是老人用几十年守望相助铸就的丰碑。

慕生忠、达娃云旦、才嘎……这些或伟大或平凡的名字,这些“天路”建设者、山河守护者,都有着一股不怕死、不怕苦,敢付出、不服输的劲头。

当这股劲头成为唐古拉山上人们的群体性格,便会形成一种精神,如同风雪唐古拉山上的丰碑,成为苍茫大地上的醒目地标,永远挺立于世界屋脊。(记者储国强、翟永冠、白少波、田金文)(新华社拉萨2月24日电)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4-02-26 4 4 拉萨日报 c176401.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