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以上率下抓落实 凝心聚力战脱贫

——专访尼木县委书记杜国君

本报记者 索朗普赤

今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并报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尼木县符合贫困县(区)退出条件。9月2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下达了关于批准尼木县退出贫困县的批复,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木县是如何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让尼木老百姓摆脱贫困,走向小康?为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尼木县委书记杜国君。

记者:您是哪年来到尼木县当书记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尼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杜国君:自2016年9月任尼木县委书记以来,作为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一线总指挥”,我始终坚持“四个亲自”,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各位同事一道,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履职尽责、真抓实干。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59户5018人、贫困村32个,贫困发生率16.3%。2016年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85户5407人,脱贫299户1296人。2017年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89户5450人,脱贫953户3981人。截至目前,累计减贫1252户5277人,未脱贫37户17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5%,群众认可度达到96.72%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9.79元,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9月2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下达了关于批准尼木县退出贫困县的批复,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记者:县域强则国家强。尼木县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尼木县是怎样把脱贫攻坚当成“头号工程”来抓,怎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哪些发展战略来改善民生、摆脱贫困?

杜国君:一是坚持县委总揽全局。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谋划了“短期脱贫靠项目、建成小康靠产业、现代尼木靠科教”的“现代尼木三步走”总体布局,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将每一步细分为“三个五”,精准规划了从现在起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同时,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落实项目扶持、产业扶持、安居扶持、搬迁扶持等具体措施,做到“八个到位”,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四个问题”。

二是提高产业支撑水平。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当前最大短板,依据县域实际,我们研究确定了“补短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夯实主导产业扶贫基础;强优势,以‘文香故里’为核心品牌,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发展“藏香、藏鸡、有机农业、全域旅游产业,推进拉萨经开区尼木产业园区和尼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四产业两园区”发展布局。在具体提升产业水平方面,实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的比例;尽可能延长扶贫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扶贫产业选择上克服短期化行为,重点保障和提升目前资产收益性扶贫、股份合作社扶贫中的贫困人口利益,保障收益的长期性和分红持续性,让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如卡如乡加纳日绿色农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土地流转164.25亩,种植雪桃、平谷大桃、核桃等果品和林下经济作物,实现收益35万余元,为59户合作社社员劳务分红91500元;尼木县吞巴乡农牧民藏香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率先在全县建立党建引领、技术带动、能人经营、贫困户为主的4个机制,带动吞达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通过入股和就业的方式实现脱贫增收,户均年增收7300元。

三是提升脱贫内生动力。脱贫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攻坚克难先“攻心”,尼木县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加强。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以宣教为先导,解决“脑袋怎么想”的问题。二是以培训为支撑,解决“双手怎么做”的问题。支持培育发展一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等,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主体规模,吸纳带动广大贫困农牧民就业。目前,全县有藏鸡、奶牛养殖、藏香、藏纸制作、经幡印刷、雕刻等各类合作社60家,注册资金5573万元,入社成员742户,辐射带动837人,合作社平均每户年底劳务性分红1600元以上。按照“扶持薄弱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积极依托所在乡镇、村的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大力发展有特色、可持续、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从2016年起,每年预算500万元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用好用活市县两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大力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3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1万元,11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2017年,3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8万元,所有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的目标,10万元以上的有7个村、50万元1个村(卡如村),带动565户贫困户增收。三是以就业为出口,解决“劲往哪里使”的问题。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引导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就业,不断增加现金收入,极大地调动其脱贫的积极性,增强其脱贫信心。在“四产业两园区”建成并明显发挥带动效应前,抓好项目促增收“五个带动”,特别是“转移就业带动”,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转移就业,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2016年以来,实施转移就业培训40期18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74人,占培训人数的59.4%,转移就业837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

记者:请您谈一下尼木县将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提高脱贫质量。

杜国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按照“两年脱贫、三年巩固”的工作目标,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期,更需要党的领导引路导航,需要党组织凝心聚力,需要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才能提高质量、巩固成果,才能抵御风浪险阻,抵达小康彼岸。如何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抓好党建促脱贫、推进脱贫强党建,实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一是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与农牧民党员直接帮带相结合。立足“把县乡干部打造成实干队伍、把村‘五支力量’打造成苦干队伍、把领导班子打造成巧干队伍”的目标,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提升,引导党员干部甩开膀子干实事,扑下身子谋发展。二是建立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机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让干部用脱贫成效说话,让脱贫业绩为干部说话。三是把严实作风贯穿脱贫攻坚始终。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化“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贫困乡村户制度。对做表面文章、搞数字脱贫、垒大户、造“盆景”的,以及脱贫攻坚中因不敢担当不愿担当、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不严不实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严格依纪依法问责追究。以“零容忍”查处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行为,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脱贫村、脱贫户,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持续帮扶、做好低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社救保障、深化金融扶贫、探索保险扶贫、开发公益岗位等11项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记者: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尼木县将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档升级全面小康?

杜国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要求,为尼木的美丽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尼木县将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精神”的“六有”新乡村,为农村发展繁荣、农民增收致富、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尼木智慧和尼木力量。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18-11-08 ——专访尼木县委书记杜国君 4 4 拉萨日报 c51049.html 1 以上率下抓落实 凝心聚力战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