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历史的春天和雪域高原的春天悄然走在一起,民主改革如春雷般唤醒了雪域高原,百万农奴挣脱了千年枷锁,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不仅是西藏社会发展与人权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人类文明史和世界人权史上的巨大飞跃。
一、历史的必然选择:彻底推翻封建农奴制,实行民主改革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在进藏途中,以热情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西藏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人民解放军进藏后,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帮助西藏地方发展教育、医疗和农业。同时,积极做好西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和西藏地方青年工作,邀请上层人士、选派爱国藏族青年赴区外参观考察学习,加深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为西藏开展民主改革奠定了群众和思想基础。人民群众对党中央、人民解放军形成并建立了绝对的信任,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逐渐在西藏开明贵族和底层农奴中萌芽,主动要求民主改革的愿望愈来愈强烈。然而,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统治集团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依旧不放弃专制统治的幻想,企图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选择,永远保持西藏落后残忍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分子,违背西藏人民意愿,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最终站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中央人民政府顺势而为,当即果断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宣布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发动群众迅速平定叛乱,领导群众全面彻底地开展民主改革。从此,西藏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专制走向了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跨越,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西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民主改革的巨变: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共享幸福生活
西藏民主改革彻底打破了落后腐朽的社会形态,真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翻身农奴当家做了主人,充分享有了自由平等发展的权利,西藏社会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6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援藏省市的无私帮助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团结一致、顽强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豪情书写着雪域高原的壮美答卷,创造了彪炳史册、利泽万代的历史伟绩,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经济发展动力十足、生态环境宜居宜人、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团结深入人心、边境建设稳步推进、民生工程落地有声。西藏各族人民共同性得到促进、融合性不断深化,各民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西藏正朝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阔步迈进。
一是政治自由民主。旧西藏,农奴毫无人权可言,政治权利更无从谈起。新西藏,彻底改变了广大农奴的不平等地位,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地区、出身、信仰和受教育程度,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出的人大代表及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享有政治民主权利,依法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依法享有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被选出的政协委员,为人民群众发声,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充分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2024年,西藏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委员提案330件。2025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西藏代表共有25人,其中少数民族17人。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旧西藏,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西藏的经济发展,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率停滞不前,经济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基础极差。新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群众分得土地牧场,获得生产资料,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热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从挨冻受饿到吃饱穿暖再到吃好穿好的转变;公路、铁路、航空、电力建设突飞猛进,2024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3条铁路建成通车,国际国内航线154条,4条“电力天路”纵横交错,西藏行政村通电率达100%;西藏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已建立起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旅游业发展动力十足,2024年接待游客数突破历史新高,达6400万人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64.94亿元,增长率达6.3%。西藏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
三是文化不断繁荣。旧西藏时期,广大农奴被宗教控制,思想文化落后匮乏,文盲率高达95%。新西藏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政权脱离宗教,宗教成为单纯的宗教,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活佛转世遵循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宗教民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各级各类文物建筑得到重点保护;藏香、木雕、藏毯、藏装等传统制作技艺得到保存和发展,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06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460项;藏戏、藏医药浴法等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出地方代表性著作、文艺作品等1000余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继西藏第一所小学建立后,各级教育体系陆续建立,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其中高校7所,先后18次提高“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标准,自2012年起,西藏全面实施15年公费教育政策,确保教育的全覆盖。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真正参与、真正享受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四是社会长期安定。旧西藏社会动荡不安,剥削阶级压迫和奴役被剥削阶级,插在广大农奴身上的“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迫使广大农奴要么继续为奴,要么逃荒乞讨,乞丐随处可见,生活流离失所。各民族之间交往不密切、相互不信任,甚至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挑唆下,各民族相互敌视,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新西藏在党的团结带领下,各族人民群众之间往来不断、交往密切、相互信任、互相离不开,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扎实深入,西藏七地市全部完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高居全国前列,西藏人均寿命达到72岁以上,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是生态持续向好。西藏作为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藏羚羊种群数量超过30万只,黑颈鹤增加到1万多只,曾被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至今已经超过800头。特别是2024年,西藏已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助推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
六是宗教和睦稳定。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政治掺杂宗教色彩,依托宗教思想实行政治统治,宗教依附于政治,上层僧侣获得特权地位,宗教内部斗争激烈、黑暗不堪。新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淡化宗教消极影响,从宪法和法律上保护了各族人民群众信仰宗教自由的权利,各族人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七是边防安定巩固。边境建设事关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党委、政府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边境建设硕果累累,守边护边巡边观念深入人心。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由原来的1户3人,发展到现在的67户245人,形成两个行政村的建制,守边巡边的队伍日益壮大。日喀则市吉隆镇吉甫边境村依托宜人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增加自身收入,群众生活面貌日新月异。624个边境小康村也已全部建成。边境群众自觉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三、伟大时代的号召:努力奋进伟大新征程,创造美好未来
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忘来时的路,是为了创造新的伟大历史。西藏民主改革66年来的历史巨变进一步坚定了西藏365万各族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奋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是继续抓好“四件大事”。作为开展西藏工作的重要抓手,“四件大事”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的,同时,生态又是发展的基础,强边又是稳定和发展的保障。“稳定”位居“四件大事”之首,是西藏一切工作的重点。“稳定”就是要继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化“五个认同”,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生态”是西藏实现持续发展的根基。要守牢生态红线,坚持生态优先,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边”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强边”就是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边境城市建设和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二是积极落实好“四个创建”。“四个创建”是抓好“四件大事”的具体措施。要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就要深刻把握西藏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差异性,增进共同性,巩固同一性。要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就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就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要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就要不断加快边境地区道路、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经济,增加边民收入,提高边境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边民守边固边意识。
三是推动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四个走在前列”是落实好“四个创建”的必然结果。要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就要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为纲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实现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最终实现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要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就要在保持GDP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质的提升,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探索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之路。要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合力共建生态文明,共同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打造美丽中国的西藏样板。要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就要始终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推动边境条件改善,巩固边境群众守边强边基础。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未来还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不会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要不断立足西藏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凝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合力,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久发展,努力做到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拉萨师范学院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