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一项项改革实招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夯基垒台。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0.66亿人,比1989年末增加10.09亿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升学前教育普及能力,扩充优质普惠资源,持续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痛点,持续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望。
深化民生改革 创造更美好生活
安徽凤阳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的家庭农场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仓储用房,流转土地700多亩。2023年,仅粮食和经营服务纯收入就达到70多万元。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75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多管齐下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做大做好“发展蛋糕”,深化民生改革,百姓的“钱袋子”愈加殷实。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76倍,年均增长6.0%。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放开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更均等的服务、更完善的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2.88:1缩小至2023年的2.39:1。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中国更加宜居。
——看乡村,从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开展,到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看城市,从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到城市更新,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人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更多人住有所居、安居宜居。
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23年底的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经过接续奋斗,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必将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