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2024年09月02日

(上接第一版)非中双方都渴望加强团结合作。”

乌干达独立智库发展观察中心主任阿拉维·塞曼达说:“当我们审视与中国的关系时,它始终基于价值观相近、真诚、共同利益、相互尊重、互利合作。中国是一个尊重你观点的朋友,总是询问非洲的需求,帮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我们的关系是兄弟般的,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和实际情况。”

联名致信的非洲专家之一、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传播与出版顾问巴勒乌·德米西·科贝德说:“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非中合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非中关系在过去十余年里充满活力,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资,特别是在非洲的交通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改善了互联互通,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科贝德说,“非中关系呈现出双边友好、多边友好、整体友好的特点,各领域合作广泛开展。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呈指数级增长,非中合作为非洲新兴国家开辟了新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表示,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召开,中非双方领导人再次齐聚一堂,共商中非合作大计,将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指出,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一系列造福非洲大陆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加强了非中之间在外交、经济、商业、文化和卫生等领域的联系。“中国在非洲大陆修建了大量高质量基础设施,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塔灵说:“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巩固双方合作成果、规划应对当今世界共同挑战的路径提供了宝贵机会。通过加强团结合作,非中可以继续推进共同目标,为世界创造更加和平、繁荣和公平的未来作出贡献。”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说,非洲和中国是两大文明,期待双方在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共同制定政策,为应对“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穆内内表示,“非中合作已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使这两个古老文明的命运密不可分”。非洲国家普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都体现了全人类共享的价值观,与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协同对接,将有力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

共同推动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期待非洲学者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基础上,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中非和南南合作的研究探索,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在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给非洲学者复信,彰显中方对非洲学者建言献策的重视。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推动下,中非合作论坛为推动双方关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联名致信者之一、尼日利亚《非洲中国经济》杂志主编伊肯纳·埃梅武说,“非洲学者为巩固强有力非中双边关系所作努力得到中方认可。友谊会因多沟通而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拥有发展中国家数量最多的大陆。习近平主席复信鼓励非洲学者为非中合作作出实质性和持久性贡献,这体现中国领导人重视在学术领域推动中非建设性互动方面的作用。”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

“来自智库、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们为非中合作提供了‘思想市场’。他们提出的新颖想法推动了非中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穆内内说,“在有关平台框架下,学者们开展政策研究、研讨,提出前瞻性政策,正在塑造全球多项议题,推动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

今年3月,在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会议上,中非50国学者联合发表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针对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参与联名致信的卢旺达大学政治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表示,“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提出许多行动建议,学者们一致呼吁优先考虑发展问题,同时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还呼吁建立包容性经济,倡导建立紧密的智库联盟网络,加强非洲和中国在教育、媒体、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落实好这些行动建议,必将有力推动非中实现互利共赢。

莫西参加了今年3月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会议。他说:“‘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在推动南南合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它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进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全球决策过程中得到倾听。非中合作不仅将促进各国发展,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

(新华社内罗毕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