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我市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过程中,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积极探索精准服务牧区群众“绿蓝橙红”四色工作法,“赋色”群众需求,对应提供差异化“共性+个性”真情服务,率先走出一条符合牧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日,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村干部来到“蓝色户”村民桑登家忙里忙外,有的打扫卫生,有的为小孩辅导作业,有的陪老人聊天拉家常。桑登家一共6口人,仅有两个劳动力,4个小孩都在上学;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为牦牛养殖和挖虫草,年收入8万元左右。因劳动力少,家庭收入低,子女都在上学,念村将桑登一家划分为“蓝色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桑登一家是念村划分的4户“蓝色户”之一。“蓝色户”是指因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无劳动力、多子女上学等造成生活拮据的“经济困难家庭”。
将村民划分为“蓝色户”“橙色户”“红色户”和“绿色户”是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的新举措。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中,念村对辖区内牧民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依托村基层治理工作周调度会,精准研判牧民主要需求,按照“和谐平稳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孤老留守家庭”“相对不稳定家庭”四个类型对全村197户家庭进行对应划分。标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和谐平稳家庭”为绿色,因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无劳动力、多子女上学等造成生活拮据的“经济困难家庭”为蓝色,有留守或失独、孤寡老人、留守妇女或儿童的“孤老留守家庭”为橙色,家庭矛盾频发、邻里纠纷突出或对自身处境不满、有重点对象的“相对不稳定家庭”为红色,实现“赋色”管理全覆盖、无遗漏。
在“赋色”管理工作中,念村老党员多吉一家被划定为“绿色户”。多吉一家8口人,儿子、儿媳、女儿都有稳定工作,除了三人的工资外,他家还有养牛、挖虫草、生态补偿等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如今我只需要在家里照顾孙子,不用再为生计奔波。”过上含饴弄孙幸福生活的多吉感慨道。
多吉的女儿达娃玉珍告诉记者:“我是日多乡社工站社工,毕业后乡政府给了我很多照顾让我在离家最近的地方上班,减轻了我们家的经济压力。我会好好工作,努力上进,用工作业绩报答他们的恩情。”
念村有“红色户”13户,“蓝色户”4户,“橙色户”2户,“绿色户”178户。念村建立了“绿蓝橙红”四色家庭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综合研判绿色家庭状态保持情况、蓝色家庭生活改善情况、橙色家庭困难消除情况、红色家庭隐患化解情况,由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实际研究四色调整,以动态调整实现服务精准精细化。
四色工作法推行以来,念村有效整合“1+4+X”中联户长、党员中心户、各类专干、包联干部、在职党员等“X”力量,进一步壮大网格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四色家庭特点,精准安排人员开展结对服务,采取“现场走访+线上调度”和现场办结勾划标注的方式,推行清单式管理服务,探索“共性+”服务新模式,真正把政策和服务送到群众家中、把问题隐患化解在基层一线,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