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尼木乡联合县应急、交通等部门汇聚460余名救援力量,调集16辆机械对受泥石流影响的道路、电、水、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抢修,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为抵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再度来袭,尼木县干部群众在青稞田边修筑防御工事。
驻东嘎村工作队副队长洛桑扎西今年24岁,白天忙着和同事一起清淤、巡查、修建河坝,晚上到安置点开展疏导和协调工作,在没过腿根部的泥石流里行走。从7月24日晚到7月26日,连续奋战两昼夜没有合眼,手脚被泡到发白也没有停止工作。
这也是洛桑扎西工作以来第一次在基层工作。面对手足无措的群众,洛桑扎西耐心安慰着大家。“自然灾害没有办法,但请你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洛桑扎西在向受灾群众发放米、面、油、糌粑、太阳能照明灯等物资时,一遍一遍重复着这句话。“灾情发生那两天我的平均睡眠不足3小时,脚上因长时间穿雨靴捂的全是水泡,但听到群众的一声声感激和肯定时,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心里暖暖的,特别有成就感。”
不只是洛桑扎西,此次灾情共有党员受灾户24户32人,他们在困难面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广大党员们一起积极投身到救灾工作中。从7月24日起至今,他们一直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筑牢防汛救灾的“红色堤坝”。
在山里,持续暴雨带来的危机是难以估量的,大水卷起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就会变成吞灭一切的泥石流“怪兽”。灾情发生后,按照肖友才书记调研时的安排部署,尼木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力统筹解决供水、用电、道路、通讯问题,同时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加强预警预报,健全完善预报——预警——处置机制,做到科学调度部署、及时有力处置。
由于第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发生时多数人未入睡,这也是未造成伤亡的重要原因。后续,尼木县气象局加大天气监测力度,统筹做好预警预报,7月25日22时13分,监测到强对流天气趋势,迅速电话提醒指挥部和前线工作专班,并靶向发布最新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接到预警后,前线工作专班果断撤离救援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15分钟后,大规模泥石流再度来袭。
这次,一切应对井然有序。
暖——
众志成城 守护家园
这次是尼木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我今年67岁,这么大的泥石流从来没见过,1974年左右发生过一次但没有这么大,当时只是冲毁一些围墙而已。”尼木乡东嘎村党支部书记朗嘎次仁回忆道。
泥石流滚过村庄,整个东嘎村满目疮痍,家也损毁得一塌糊涂。次仁巴桑家是房屋受损最严重的一户,她家墙壁上泥石流的痕迹表明,当时泥石流已经冲到屋顶,整个屋子里都被泥沙灌满。次仁巴桑家中本来经营着小卖铺,是一家三口唯一的经济来源,也在这场泥石流中被冲得七零八落。幸好在村“两委”和邻居们的帮助下,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肖书记、县领导来看望我,群丹主任把他家的一楼给我当临时店铺,村干部为我们忙前忙后,大家帮我把这些小商品从泥沙里打捞出来,有什么也尽量在我家买。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呢?”次仁巴桑说,“我一定会重新开始新生活!”
受灾区域,洪水退尽,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这些有组织或自发而来的救援重建力量,汇成一股股暖流。对家乡的爱,在东嘎村蔓延——
全村人齐心协力、挨家挨户清理洪水退后留下的淤泥、修复房屋。大家一起向下游搜寻打捞还可以使用的家具、日用品,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持续的下雨让所有人的心揪着,山上山下、上游下游同步安排党员干部巡逻值守,组织力量对东嘎组、根巴嘎布组、夏朗组等泥石流隐患点进行排查,确保一有异常就能及时发现;
党员格桑旦增不分日夜奋战在疏通清理淤泥的路上,带领400多名群众4天疏通进村道路和灌溉河道水渠。“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尽快疏通。我们整村务农,农田干旱后,我们村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
因泥石流肆虐而被侵袭的家园正在一点一滴恢复生机。在这场淬炼中,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抗灾第一线,群众始终配合安置重建工作。有大家,尼木必安好!